從2G、3G到4G,移動網絡為何比有線寬帶發展快
有線寬帶方面的話,先說ADSL,從ITU-T(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織)的數據庫可以看到,大約在1999年完成了***個技術標準版本的制定,可以提供約8Mbs的理論下行速率和800多Kbps的理論上行速率這樣子(ITU制定的ADSL標準還算是比較偏晚了的,早前已經有ANSI等組織在著手ADSL規范制定了)。此時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成什么樣了呢?此時3GPP組織(編者注:目標是實現由2G網絡到3G網絡的平滑過渡,保證未來技術的后向兼容性,支持輕松建網及系統間的漫游和兼容性)剛完成R99(編者注:R99主要定義了全新的5MHz每載頻的寬帶碼分多址接入網,采納了功率控制、軟切換及更軟切換等CDMA關鍵技術)版本的制定,大名鼎鼎的WCDMA作為空中接口技術被寫入R99規范中,隔年的2000年就在日本商用了。此時的WCDMA可以提供2Mbps的理論下行速率和384Kbps的理論上行速率。
把時間再向后推,到了2002、2003年。此時有線寬帶方面已經到了ADSL2,同時GPON(編者注:***一代寬帶無源光綜合接入標準,具有高帶寬,高效率,大覆蓋范圍,用戶接口豐富等眾多優點)的規范也已初具雛形,EPON(編者注:以太網無源光網絡,采用點到多點結構、無源光纖傳輸,在以太網之上提供多種業務。)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完成了標準化,此時的有線寬帶一下子把速率拉到Gbps級別。那移動通信方面又如何?此時3GPP差不多完成了R5版本的制定,HSDPA技術被引入,理論下行速率拉升到14.4Mbps(上行不變)。
時間再向后推,到了差不多2008、2009、2010年的時候。此時3GPP差不多完成了R8/R9版本的制定,LTE在R8中引入,R9里完善,下行理論速率150Mbps。此時有線寬帶方面已經邁入了10G PON(無源光纖網絡)這個層級,可以提供理論***10Gbps的下行速率。
接著到現在,3GPP發展到R12版本,LTE進化到LTE-Advanced后,通過五載波聚合和MIMO技術(編者注: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使信號通過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多個天線傳送和接收,從而改善通信質量。),可以提供約1.5Gbps的理論下行速率。而有線寬帶方面也當仁不讓的邁入到40G PON層級。
就實際應用來看的話,現在的EPON/GPON在實際的商用中也可以達到1Gbit/s的速率(當然,目前個人用戶***大概就是申請到100Mbps的寬帶)。最重要的是這個速率是單個用戶可以獨享的速率,而LTE的那個150Mbps則是一個小區(cell)下所有用戶共享的速率,更不用說面對著惡劣的無線環境,整體容量還要再打個折扣。
所以說無論是移動通信技術還是有線寬帶接入技術,實際上二者都是在不斷發展,滿足人們不同場景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