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析:蘋果因何將Swift開源
譯文蘋果公司的計劃確實前景光明,不過他們的主要訴求還是要保證Swift吸引到更多開發人員的支持。
在剛剛結束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2015大會上,蘋果公司宣稱其將把***Swift編程語言——也就是Objective-C的接班編程方案——轉化為開源項目。
與這一公告同時出爐的還有Swift 2,其包含更多新功能、旨在切實改善開發工作的速度與難度,并將與iOS 9 beta測試版一同亮相(目前已經開始向注冊開發人員交付)。
“我們認為Swift應當無處不在并供每位用戶使用,”蘋果公司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本屆WWDC大會的主題演講當中指出。
不過Federighi并沒有透露關于Swift如何轉化為開源項目的具體細節。目前尚不清楚Swift到底是由蘋果公司直接負責管理,還是交由獨立的基金會進行領導。
如果參考歷史上的其它類似案例,那么Swift作為開源項目的管理工作應該遵循蘋果公司旗下另一個新近開源項目WebKit的執行方式。而且毫無疑問,蘋果將繼續作為其主要管理方,而公司之外的技術人員則能夠提交自己的變更貢獻內容。
開放Swift這一議題迅速引發了正反雙方的激烈爭論。開源已經成為當下大多數開發人員參與技術推進的主要甚至是客觀方式,所以蘋果公司開放生態系統的舉動當然***現實意義——前提是不要觸動蘋果一直以來堅持的控制底限。(微軟公司目前也開始向開源敞開懷抱。)開源機制下的Swift將更易于被移植到多種平臺之上,而且理論上能夠與Python或者谷歌Go走上同樣的發展軌跡。
不過這種情況恐怕很難真正發生:開源Swift將給iOS應用程序帶來大量超出蘋果公司控制范疇之外的非原生庫。而很明顯,對于iOS運行時環境的嚴格把握正是蘋果公司在其設備上保障最終用戶使用體驗的根本性手段之一,而這種限制在Swift上恐怕還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開源Swift的真正意義可能在于通過允許外部開發人員使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來將其吸引到iOS陣營當中,而非真的讓iOS應用程序以開放姿態接納更多外部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