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如何在高端存儲領域樹立話語權?
由于中國存儲供應商起步比較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市場一直被國外存儲大廠所占據,尤其是在對技術要求門檻較高的高端存儲市場中,國內存儲廠商一直沒有太多話語權。然而,這一切在2015年5月5日之后,便都成了“過去式”。華為存儲在京發布了新一代OceanStor 18000 V3系列高端存儲,并提出在***穩定、***性能、面向未來的融合能力三個方面“樹立企業高端存儲新標桿”。
當然,所有的產品和技術創新都需要圍繞用戶的核心需求,那么高端存儲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呢?據咨詢公司ESG去年對500家的CIO調查顯示: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云架構的延伸能力是目前用戶關鍵應用對高端存儲核心需求。
樹立企業高端存儲新標桿
在新發布的OceanStor 18000 V3系列中,通過容忍雙點故障的系統架構、提升硬盤重構時間95%的創新算法,以及無網關雙活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保證了核心業務的***穩定。同時基于面向云的OceanStor OS,池化底層物理存儲資源,按照業務變化動態分配,便于數據共享,資源利用。
為了進一步保障業務連續性,越來越多的用戶部署了雙活數據中心方案,華為OceanStor 18000 V3系列支持A-A雙活技術,可以保證兩個數據中心完全互備,業務可平滑切換,完全保證用戶業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可靠性。當前每家存儲廠商實現雙活方案的方式不同,大部分廠商是需要通過外置網關實現,而華為新高端支持無網關的雙活技術,簡化整體方案部署,提升了解決方案可靠性和性能。。
除此之外,基于更高的產品規格、創新融合閃存技術、自動識別存儲介質配置優化算法,以及按需增長的性能,OceanStor 18000 V3系列具備***的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提供兩倍的計算能力,***可實現300萬IOPS和低于1ms訪問延遲,業務響應速度提升10倍,大大提高關鍵業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華為在業界率先提出“融合存儲”的理念,并具備面向云設計的存儲操作系統OceanStor OS。基于OceanStor OS,華為存儲可將多協議、跨廠商存儲、跨不同檔次存儲的支持能力融合在一起,實現底層存儲的融合資源池化和彈性擴展,輕松地解決數據共享和流動問題。同時支持OpenStack,適用于云環境中的關鍵應用部署。
不難看出,在滿足高可用、高性能、云架構這樣的核心訴求上,華為的高端存儲OceanStor 18000 V3系列實現了***的穩定,***的性能,以及面向未來云環境的能力,樹立了高端存儲的新標桿。
沒有歷史包袱 勇于創新
此次發布的OceanStor 18000 V3系列高端存儲共有OceanStor 18500 V3和OceanStor 18800 V3兩個型號,其中OceanStor 18800 V3配置***,最多支持16個控制器和27.6PB(1PB=1000 TB)擴展容量,支撐用戶未來的業務快速增長。
作為存儲市場的后來者,為什么華為存儲可以快速贏得業界和用戶的認可?華為存儲產品線總裁范瑞琦談到,老牌廠商歷史包袱過重,持續創新能力有所阻礙,靠不斷的收購合并擴大產品發展,通過資本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致使產品架構復雜,不同產品間不能兼容,且仍然堅持老的架構設計,用戶也為之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反觀華為融合存儲,沒有這種歷史包袱,在產品創新能力加速發展,并通過新技術降低產品成本。
據了解,OceanStor 18000 V3系列可以幫助用戶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資源池,目的是徹底消滅信息孤島,客戶業務有忙閑、數據有冷熱,在這個資源池內進一步實現數據流動能力,對上可靈活適應多種業務,對下能良好管理多種介質,對內構建完善數據保護,對外包容其他存儲。
更重要的是,區別于其他廠家宣稱的融合技術,華為存儲"融合"的技術是不犧牲功能和客戶體驗的。在統一的管理調度之下,基于企業數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和生命周期,輕松實現數據自如的在不同檔位、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中流動,讓IT系統變得更精簡,保障核心業務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