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云上最強負載均衡服務
原創相信大多數人的朋友圈前不久都出現了一些“大片模式”的照片,這就是「足記」。據統計,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足記網絡流量升至 300M 左右;每秒請求數達到 3,000 ,每天 PV 接近 2 億;新增用戶每天將近 200 萬,日活躍用戶數(DAU)超過 300 萬,累計用戶超過 1,000 萬并保持繼續增長。
訪問流量的暴漲給足記帶來的不止是意外之喜,其高峰期服務響應超時甚至不可用,低峰期請求處理緩慢,用戶的直觀感受就是經常刷新不了頁面等問題接踵而來。緊急時刻,青云QingCloud向足記派駐四名資深工程師,將Web服務器進行了水平擴容,利用云的彈性,制作自有映像和部署腳本,快速創建新主機。經過優化,足記的后端系統進入穩定時期,資源負載趨于均衡,流量也穩定增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很多初創公司普遍面臨的窘境,由于缺乏IT運維經驗和長遠發展眼光,在突如其來的流量壓力面前,顯得束手無策。
云上***負載均衡服務
在這次“搶險”過程中,青云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無論從人員還是產品上,都顯示了出眾的一面。筆者也非常有幸與青云QingCloud系統工程師陳海泉,關于青云***負載均衡服務進行了一次詳談。
相信大家對負載均衡已經很熟悉了,而青云負載均衡服務就是將傳統的負載均衡器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陳海泉表示,用戶自己部署傳統的負載均衡器時,會受到部署拓撲和應用的限制,而青云將負載均衡做成一種服務后,用戶只需要在控制臺上簡單操作,還能讓用戶的網絡部署更靈活。
當然,把負載均衡做成服務,還需要過硬的技術。據了解,青云把負載均衡器抽象成了三個概念:一是負載均衡器本身;二是監聽器,監聽器代表負載均衡器對外提供的協議類型和端口;三是后端主機。只要用戶創建負載均衡器、監聽器、主機,就可以在界面里頭完成負載均衡器的所有操作。同時,青云還提供圖形化界面,用戶直接使用圖形化界面實現拓撲。另外,由于青云負載均衡器的監控圖表功能,使得用戶可以通過監聽響應次數、并發連接數、正確或不正確的響應請求數量等數據,對服務器的負荷情況有個全方位掌控。
正如陳海泉說到的,“假如足記一開始就使用了青云的負載均衡服務,就知道具體哪里出問題了,這對改進服務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青云負載均衡器還具備聰明的轉發轉發策略,結合用戶場景,讓后端主機以不同的角色對外服務。就這一點而言,在其他云中,是很難看到的。
術業有專攻 最專業的透明代理
眾所周知,透明代理對于云計算用戶而言,***的價值在于能夠根據真實IP進行用戶行為分析,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的用戶。負載均衡器的透明代理是指后端主機可以忽略負載均衡器的存在,在轉發來自客戶端的TCP包時,保留客戶端的真實IP地址。
一般來說,支持透明代理的負載均衡器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NAT方式,需要使用負載均衡器IP作為網關;另一種是VIP方式,需要后端虛擬主機設置不響應ARP的VIP。這兩種方式的不足之處是都需要后端虛擬主機做一些修改,配合代理使用;同時在網絡拓撲上,都需要把負載均衡器跟后端主機放在同一個二層網絡里面。
此次QingCloud實現的負載均衡器透明代理功能,利用了青云在SDN方面的技術優勢,可以做到在后端主機不做任何更改的情況下,直接獲取客戶端真實IP。目前,QingCloud負載均衡監聽器能夠針對HTTP/HTTPS/TCP協議全面支持透明代理模式。不得不承認,這是負載均衡領域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所謂時勢造英雄,青云Qingcloud正是誕生于全球云計算風起云涌的時代,見證了中國云計算市場逐漸成熟、快速爆發的過程。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開發者將公有云作為IT資源的***形式,一個全新的IT生態系統正在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