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CEO王小川對話科學家李英睿:互聯網+基因應該怎么玩兒?
生命可以私人定制嗎?年輕是否可以保存?基因與人類的關系,就如同0和1與計算機的關系,神秘又有跡可循。近日搜狗CEO王小川做客央視財經頻道《一人一世界》欄目,與華大基因***科學家李英睿對話,揭開“互聯網+基因”的神秘面紗。
王小川的“極客”的身份已被外界熟知,但基因科技研究者的身份卻一直被隱藏。據王小川介紹,他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性能所讀研時,研究的課題就 是《基因拼接》,“隨著基因研究技術的不斷成熟,大量基因密碼已經被破譯,未來‘互聯網+基因’或將指引人類健康的方向。”王小川說。
以下為王小川在央視財經頻道《一人一世界》與李英睿對話內容:
陳偉鴻:歡迎小川來到我們的一人一世界!小川,我聽說你在研究生階段,學的也跟基因研究差不多,是嗎?
王小川:是,計算機系研究生時我研究方向是高性能計算,我覺得如果光做些計算機理論不過癮,我想做一些跟應用和交叉學科相關的工作,當時我們實驗室大的課題是“用高性能計算機去做基因”,而我選的題目是《基因拼接》。
李英睿:其實基因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它需要不僅僅是生物領域,也需要計算機領域,它需要互聯網領域和更多其它領域共同來研究才能夠真正地把人類的生命天書讀懂。
王小川:基因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我們也破譯了大量的密碼,但當基因技術成熟后,互聯網反而變成一個更大的舞臺,去為每個人的生活服務。這 個舞臺會給他們增添多少亮色就把互聯網和基因變成一件事情,最終“互聯網+”提到的互聯網和基因,***變成人體保健或者是類似的指引。
陳偉鴻:如果說基因僅僅是定制我們個人的生活習慣或者是生活計劃還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從誕生開始就可以來定制的話我還是有一點擔心,小川你覺得這樣的定制對人類而言,是禍還是福呢?
王小川:我覺得如果就定制本身而言,每個人走自己不同的道路,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化,我覺得是件蠻幸福的事情。我擔心的是如果讓每個人做一模一樣的事情,就會帶來災難。
陳偉鴻:如果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基因就來決定這個孩子到底該不該出生或者說我們可以給他搭配一些基因的組合,讓他成為未來世界的***者,這會是基因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李英睿:我覺得不會,從我們研究角度來講的話,是不存在著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好的基因和壞的基因,如果我們把我們現在的在座的每一個人的基因進行 全部的測量的話,我可以預計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平均有二十到一百個隱性的致病基因,這是我們每個人自然的會帶的缺陷。基因的多樣性是我們人類存續發展下去的 基礎,實際上我們專門的有生物倫理的審查,規定哪樣的一些遺傳缺陷,那么這個孩子通過他為了個人幸福對他進行一些修正。但是對于大部分的生命來講,我們還 是希望他能夠自然地出生,自然地成長,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我們來定制一個生命,本身實際上是對人類多樣性的滅絕。
王小川:這里面有一個簡單理論是說有時候個人很強大,并不代表你一個社會、一個種族、一個民族能夠更好。如果能夠把對社會有害的缺陷避免掉,那剩下的地方是讓每個人能夠自由地去生長,更好的了解自己。
陳偉鴻:小川現在是堅守在互聯網領域中,其實互聯網向很多領域都釋放了別人想象不到的光芒,我就在想如果說我們的基因研究跟互聯網之間也可能發生一些關聯的話,那么會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王小川:首先是對基因研究工作有很大的推動,在國外有一些研究人員寫了一個游戲:把基因工作變成一個游戲讓大眾網民去玩,通過玩這個游戲,變成 了一個蛋白質拼接或者破譯密碼的過程,幫他去發了好幾篇的論文,那么這一篇論文下面應該注解——我的論文是由六千萬人一起合著的,更多網民的自身基因數據 就有機會被收集。以前我們在做研究時可能只研究十幾二十個人,那么隨著基因技術本身的測序技術的成熟,有更多用戶的大數據,那么對于我們往下的健康指引會 有更加突破性的意義。
陳偉鴻:實際上未來的很多科學研究它都是會基于大數據基礎上,互聯網讓很多的信息可以共享,但與此同時每個人各自私人所擁有的信息似乎也正在變 得越來越少,我覺得很多人也會覺得,像基因這樣的事,應該是我比較私密的一些信息,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共享的平臺上,對我會不會有什么威脅?
李英睿:這個我覺得小川可能更有發言權。
王小川:我覺得有這樣的立法確實很危險,如果你的基因數據被別人掌控了,那么在面試你的時候,覺得你這個人可能有什么樣的缺陷,未來你可能有什么樣的疾病就不聘用你,或者引起你在做保險的時候提高你的保費。
李英睿:所有的這個研究和應用它必須經過倫理審查,就是說當這些應用,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給出對策的時候,那么這種信息一般我們是不能告知數據的,只有當我們有相關對策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把信息能夠向公眾進行開放。
陳偉鴻:有位觀眾問,他聽說有一種技術,可以把年輕時的皮膚基因儲存下來,未來你就可以永葆青春,他想知道這個原理真的存在嗎?如果可以這么做的話,到底我得花多少錢才能夠真正永葆青春?
李英睿:我想那個廣告有一點點夸張成分。當然我不知道他具體是不是這樣做的,大家應該也知道年輕實際上只是生命活動的某種狀態,如果我們有辦法 可以把自己的這個生命狀態調節到年輕時的狀態,我們可以認為實際上是一個青春的駐留。比如說像我們現在有對女性卵巢的保藏,因為卵巢是一個雌性激素的分泌 器官,所以女性到更年期時,我們再把它移植回去可能能夠延長女性相對的青春時期。
陳偉鴻:小川你覺得咱倆是不是趁現在不算太老的時候趕緊去儲存點啥,然后未來有英睿可以幫著我們在基因這個領域再突破一下,可能我們未來還可以是這么好的狀態。
王小川:現在是在早期,已經在這理論上認為有機會儲存,但沒有完全成熟前做是叫做向科學獻身。
陳偉鴻:如果真的有價值的話,我們倒是可以來嘗試一下,但是我們不知道到底科學會告訴我們什么樣的答案。還有一位觀眾問,我的老婆現在懷了第二胎了,說是個男孩,她比懷女孩的時候吐得厲害很多,這個跟基因有關系嗎?
李英睿:這個現實上我們一直都有觀察,一般的解釋是因為男孩子有Y染色體,而女孩子只有X染色體,媽媽因為是女生,所以她都是兩個X染色體,她 的免疫系統已經被訓練得對X染色體上面的基因不會有太大的反應,而男孩子有Y染色體,上面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蛋白質表達出來,那么母親的免疫系統它就有可能 把Y染色體表達出來的蛋白質識別為外源侵入,一些像您剛才說的這個東西,她就可能會產生孕吐的一些反應,所以這個實際上是有關系的。
陳偉鴻:我突然發現基因好像無所不能,你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個困惑好像都可以拿基因的原理來解釋嗎?小川。
王小川:一種是生命現象,本身來自于基因的;一種來自于社會影響、環境影響,所以至少我覺得有一半你的個人欲望,生命注定的東西是可以靠基因去解釋的。
陳偉鴻:其實基因的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著好奇的,今天我們在結束這段小小的對話的時候,我特別想問一問兩位,此刻對你們而言,在你們眼中這個世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而你們期待當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樣的一個世界。
王小川:我覺得世界本身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就像我們說——如果一朵花它不凋零的話,其實花的美也是不存在的。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能夠把自己當成一個世界,也能在整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覺得有做好自己這樣的一種心態就足夠了。
李英睿:在我看來現在這個世界還不夠美好,還有很多痛苦,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生老病死時,都會有一些難受,而我們現在每天努力地工作,就 是希望能夠和痛苦有一個賽跑,我覺得如果我們的每一個工作能夠做得稍微更快一點,也許在這個世界上就會少那么一分的痛苦,也許我們真正達成了基因科技工作 者心中的愿景的話,至少人類不再需要因為健康,因為疾病而苦痛,這實際上也是我內心深處愿望。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面,我覺得人還是應該是健康而快樂的,我 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健康快樂幸福地度過一百年,然后看到這個世界,比較滿意地離去,這是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我也在為之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