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的云計算該往哪兒走
曾經在國內被炒得火熱的云計算,在最近有些沉寂。但在國外,卻有些不大不小的動靜。
北京時間3月12日早間,云存儲公司Box公布了自2015年1月上市后的***份財務報告,由于財報中公司虧損大于預期,Box股票在盤后大跌16%.Box的大幅虧損與股票大跌,可能會讓很多人有些意外。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國內的云計算企業們,中國云計算該往哪里走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采訪了DaoCloud聯合創始人喻勇。在不久之前,DaoCloud剛剛獲得了來自硅谷的數百萬美元融資。
曾經,筆者對云計算的認識有些狹隘,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我對云計算有了一個比較新的認識。比如,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以前認為云計算就是存儲。但是,DaoCloud聯合創始人喻勇則告訴我:“國內的云計算企業并非以云存儲為主。”既然對云計算的認識有了改變,我的思路由采訪變成了學習,我希望同我一樣對云計算不太了解的朋友在此能懂一些東西,同時我也希望此文能給讀者一些思考。
云計算將向哪個方向發展呢?關于云計算企業的發展前景,喻勇認為:“從應用角度來來,目前公有云是一個明確的趨勢,但是應用在做大之后,會考慮如何避免跟單獨一家公有云廠商鎖定‘Locked In’的問題。在今后的一段時間,獨立與IaaS廠商的PaaS平臺和服務,會是一個方向,國外有一個新的云計算服務類型,叫做‘Cloud Platform Management’,就是指的這一個。Docker的出現,使應用和云資源之間,有了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在Docker基礎上構建的PaaS服務,更容易被整個生態系統所接納。”
云計算如何真正的“平民化”呢?對于我提出的云計算“平民化”的問題,喻勇說:“高端技術平民化,一直是IT領域發展的一個規律。中小企業是否可以不依賴淘寶的平臺,而自己完成類似雙十一規模的產品促銷?這背后的軟件和云平臺支持,是一個關鍵的要素。這樣的要素,在電子商務和大數據的時代,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能力。已經有很多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在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從私有云平臺,到混合云,到互聯網應用甚至擁抱開源技術,這些以前對傳統企業非常遙遠的術語,都已經開始在例如湖南衛視這樣的企業客戶中落地開花。這樣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在我看來,喻勇所說的云計算更加側重于企業、專業開發者的需求。從我個人角度,對于未來云計算的發展前景,我有這么幾個粗淺的想法。***,是針對企業的需求發展。今天的企業云大家已經不再陌生,而這種需求,不一定僅僅是空間和建站,也有可能是某種具有實際意義的系統。第二,針對開發者的需求發展。我曾經問喻勇,能不能把“未來軟件的交付件就是容器理解為云開發”,喻勇更正說:“應該說,是以云為目標的開發。Cloud Native Application是一個趨勢,就像20年前,大家都在為PC+Windows開發軟件,今天,所有的軟件,都是以云和移動互聯網為目標的。新的平臺,需要新的開發方式,和開發工具。”第三,針對普通百姓的需求發展。對這種需求的滿足,將來可能還有其他的更新的方式。對于這幾點需求,我簡單歸納為:企業云、社交云、開發云。不知道這樣是否合適。
而對于喻勇的論述,由于學識的關系,從技術層面我還無法發表意見。但從經營角度、未來發展角度來看,我有些不同意見。這些意見,算是對DaoCloud以及類似DaoCloud這樣的企業的一個提醒。
***、開源與商業化的矛盾。在DaoCloud型云計算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融資是不可避免也是必需的過程,而資本的進入,應該會催生開源與商業化的矛盾。那么,在資本的利益訴求與開源的獨立性、中立性發生沖突時,企業該何去何從?
第二、企業用戶的接受程度。從表面上看,喻勇的構想是很美妙的。但是,企業對這種構想與實踐會接受多少呢?這是個難題。
第三、是否適應未來的發展。世界發展瞬息萬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四五年前我們都不會想到會有今天的局面。那么,再過四五年,互聯網形勢會如何?
第四、與普通百姓距離尚遠。很顯然,今天云計算的很多技術與應用,是和普通用戶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的。如果真的做到高端技術平民化,那才是云計算的永生之術。
中國云計算該往哪里走,這是個宏大的命題,不是一個企業幾個人就能說明白的,我們希望能聽到更多新內容、新觀點,歡迎業內人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