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智能到霧霾預測 微軟的互聯網思維
一部《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再次喚醒了國人對霧霾的痛苦回憶。但痛點即意味著機會,在互聯網精神的引導下,國內互聯網公司已經躍躍欲試。李彥宏與馬化騰在兩會上提出,希望用互聯網的方式防治霧霾。微軟也一改以往不湊熱鬧的風格,在微軟小冰身上***時間解鎖了PM2.5的預測技能--“晴天娃娃”。
作為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2014年發布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微軟小冰的創新與特立獨行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冰不僅顛覆了科技界對傳統人工智能的認知,開創了“感性人工智能”的道路。在產品開發與市場策略上,也顛覆了外界對微軟“穩重”、“遲緩”的刻板印象。在China First理念的***下,小冰的誕生地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已經被外界譽為微軟的互聯網創新發動機。
當然,此次微軟小冰能***時間解鎖霧霾預測技能,也得益于微軟多年來積累的“黑科技”。據了解,基于城市大數據預測大氣質量的技術,已經在微軟內部研發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前環保部與微軟也展開了環境監測預報的相關合作。所以對PM2.5的預測,技術門檻不容小覷,國內IT企業也鮮有相關成果的報道。
回顧微軟小冰發布一年來的多次“互聯網思維”,也正緣于微軟雄厚的技術積累。在大數據的強大支撐下,微軟小冰與必應搜索還成功預測了2014年世界杯、蘇格蘭公投、2015年奧斯卡獲獎名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用戶與市場反饋。所謂厚積薄發,微軟的互聯網思維,更多是建立在強大的科研實力與技術積累上,這也是國內互聯網企業最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