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華為敏捷網絡來幫忙
原創近年來信息化的快速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蓬勃發展深刻重構著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傳統電子政務系統主要面向部門內部事務處理,信息煙囪難以打破、系統構建僵化、擴展性差、無法建立商業模式等弱點,使其無法適應新型政府提供多樣化和高效的公共服務的需求。電子政務需要不斷提高政府業務協同能力,降低建設成本,在加強公共管理,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公眾生活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華為企業BG中國區政府系統部部長孫冀平致辭
華為企業BG中國區政府系統部部長孫冀平也曾談到,“在這種無所不在的互聯網時代,IT已經成為推動業務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政府信息化也在應需而變。除了關注云計算和大數據下政府IT架構的發展與變化,政府各部門也密切關注著作為基礎的網絡變化趨勢。”
在近日舉辦的“大數據時代的政務網絡變革與發展”研討會上,就如何應對政府轉型中基礎網絡的發展趨勢、技術特點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充分交流,幫助政府擁抱變革,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在轉型過程中,基礎網絡事關重要,而華為的敏捷政務網絡解決方案,就是幫助政府部門應對新需求和挑戰,在保證信息數據的有效融合,實現高可靠承載。
華為企業BG中國區政府系統部部長孫冀平
談到華為敏捷網絡,相信對51CTO的網友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對應到政府信息化來說,帶了哪些價值呢?孫冀平介紹到,首先敏捷網絡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所帶來對新業務的需求,對于一些新的業務可以實現比較好的演進。并且能夠適應未來政務信息化以后向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與此同時,在信息安全高度重視的今天,華為敏捷網絡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可以看到,通過這幾年的建設,中國的政務網絡在廣域網層面基本上已經解決了覆蓋的問題,華為認為,政府客戶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網絡如何應對業務發展和安全可靠。
在業務層面,大數據正在驅動傳統產業的升級,重構新的服務模型,每個政府部門都處在新的起點。如何利用大數據為政府部門創造價值,細分政府服務對象需求和行為方式,有效提升政府效能,改善公眾服務能力,支持政府宏觀決策能力,并創新履職過程和服務方式等問題與挑戰日益成為政府與華為思考的重點。華為大數據分析平臺采用全分布式架構,能夠實現全量分析和實時分析,海量特征和全量建模能力讓數據價值得以充分、及時地發揮。
大數據分析要產生價值的前提,是有大量的數據源。而大量數據的匯集必須依靠彈性、高效、可擴展的存儲系統。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種類、容量都是呈爆發式增長的態勢,而這些大量增長的數據都是重要的信息資產。如何能夠讓政府的信息資產安全的存儲,并有序地流動起來,同時產生更大的價值,幫忙客戶促進高效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這正是華為存儲在政府領域的目標和使命。華為的“融合”存儲實現了真正的軟件定義存儲,通過采用統一便捷的管理,實現存儲資源池化、功能融合化,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按需提供存儲資源。令人欣喜的是,就在前不久,華為存儲入選了2014 Gartner存儲魔力象限的挑戰者象限位置,得到了市場的肯定。
對于大家比較關注的安全問題,華為企業BG中國區網絡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袁立談到,網絡安全可以分為五個層面,***層是設備,芯片是否安全可控;第二層是單板,單板上某個芯片不能正常工作時,其邏輯能否繞開失效的芯片繼續正常工作;比單板高一層的是整機,當單板出現故障時能否由其他單板接管工作,保證業務不會中斷;第四層是應用層和承載網絡的互動是否有安全的設計規劃;***層是安全可靠的運維體制。
無論是***層的芯片生產還是***層的網絡運維,華為都有著二十多年的從設備研發、制造到***完整交付的經驗積累,能夠通過敏捷網絡為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