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購買融合基礎設施才有意義
虛擬化獲得成功往往取決于對底層硬件基礎設施進行良好的管理。這聽起來可能像是一個簡單的前提,但當數據中心混合了各類廠商及各種型號的設備時,實現該目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受限于各類系統管理工具所能提供的能見度。融合基礎設施(CI)集成了各類服務器、存儲及網絡設備,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并使用統一的管理工具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承諾能夠解決某些問題。但CI并不一定適合各種情況,IT專業人員必須理解CI的元素、CI如何與遺留系統進行交互以及CI的最佳部署場景。
在CI中有哪些元素,什么是真正的虛擬化?
CI的目標是使用高度集成并經過優化的硬件套件包括服務器、存儲以及網絡設備取代異構的數據中心設備。虛擬化應用于服務器、存儲以及網絡這三大領域,允許IT專業人員在眾多虛擬機之間快速池化并部署存儲及網絡資源,每種資源都能夠輕松地在本地以及遠程硬件之間遷移。
CI部署中實現的高級虛擬化及靈活性為部署私有云或者是某些類型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提供了前提。
CI平臺可以從頭開始構建,比如采用IBM的Flex System。IBM的Flex System包括一個IBM Flex System企業機箱,一些x86或Power服務器,PCIe擴展設備,IBM Flex System V7000或者Storwise V7000存儲單元以及可選擇的網絡設施包括以太網以及IBM Flex System fabric。勾選的硬件都通過單一的管理框架進行管理,比如IBM Flex System Manager。
Cisco UCS是另一種選擇。例如,Cisco UCS C系列機架服務器以及用于UCS機架服務器的Cisco Nexus Fabric Extender能夠在部署CI時一同使用,同時還可以訪問現有的SAN網絡。通過UCS Manager或者UCS Director軟件可以管理Cisco UCS。
CI平臺還可以集成多家廠商的設備。例如,NetApp的FlexPod在經過驗證的CI產品中整合了NetApp存儲系統、Cisco UCS服務器以及Cisco Nexus fabric。Cisco的UCS Director能夠通過單個統一的管理工具對FlexPod的組件進行自動化管理。幾乎所有的hypervisor包括Hyper-V或vSphere都能夠提供虛擬化功能。
融合基礎設施如何與現有的非CI系統進行交互?
對于融合基礎設施環境來說,異構問題一直面臨挑戰。一般來說,CI能夠與非CI設備(無論虛擬化與否)進行交互。例如,不同廠商的服務器無法添加到現有CI平臺的交換機端口中并非技術原因。然而,這往往會導致部署CI的意圖以失敗而告終。
請記住融合基礎設施總的出發點是使用綜合的管理工具提供單個統一的軟硬件框架。所有的一切都經過了調試并可以協同工作。當外部設備與CI連接時,新異構環境可能會帶來性能、管理問題或者是其他互操作性問題。傳統異構企業環境的上述問題為眾人所知,但引入CI后卻不希望發生這些問題。
現有數據中心環境加入CI,尤其是作為私有云平臺時,通常會使用獨特的管理工具管理CI,而通常按照原有的方式使用其他的管理工具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對IT員工來說,支持兩種不同的環境需要做大量不同的工作。
考慮融合基礎設施時,在做出采購決策前進行深入的PoC測試并考慮CI廠商對異構或遺留環境的支持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測試可以準確獲知CI如何與現有數據中心內的異構設備進行交互。
如果已經有了一個虛擬數據中心,有必要遷移到融合基礎設施嗎?
融合基礎設施已經證明了自己是現代數據中心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和典型的異構數據中心相比,CI能夠提供一個更加穩定、靈活及更易于管理的高性能虛擬基礎設施。但CI僅僅是一個用于處理企業計算任務的工具,和其他工具一樣,理解什么時候以及如何最高效地使用CI是很重要的。
CI bundle(服務器、存儲以及網絡)在本質上取代了現有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以及在基礎設施、軟件許可以及服務協議上的投資。很少有組織希望丟掉在現有數據中心中的投資,轉而使用一個全新的平臺,這恰恰是CI未獲得廣泛認可的原因所在。在很多情況下,只有更新技術或者啟用新數據中心時才會考慮采用CI,管理員應該尋找部署CI平臺后重新利用舊基礎設施的方式。
CI可能會給廠商帶來挑戰。雖然CI平臺設計實現了高可擴展性,但意識到與CI bundle兼容的產品非常有限是非常重要的。有限的產品選擇(以及對CI廠商產品生命周期及發展藍圖的依賴)往往會轉化為更高的產品成本而且在今后可能會在產品生命周期上面臨挑戰。
組織的計算需求以不可預知的方式增長在產品升級時可能會面臨成本挑戰。這與傳統的異構數據中心差異很大,在傳統數據中心中可以使用任一x86服務器或者以太網交換機。
其他基礎設施模式比如主機托管以及提供高效計算資源及所有必要支持的公有云服務商(只需要支付月租費而沒有采購成本)同樣會延緩CI的部署進程。當組織尋求更好地控制IT支出時,將CAPEX轉換為OPEX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融合基礎設施平臺能夠大大提升IT運維及系統管理的效率,但該技術可能無法與現有的數據中心進行充分的交互。采用投資回報率分析以及徹底的PoC測試應該能夠清晰地證明CI部署的合理性。此外,基于可預見的計算需求評估CI廠商的產品路線圖組織能夠減少今后技術分裂的可能性。如果CI勢單力薄,那么組織應該繼續采用更為傳統的數據中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