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ionSpherr5.0全面打造開放混合云
近年來IT系統對企業越來越重要,它不再是一個支撐系統,而成為企業生產系統的一部分,成為各個行業,各個企業進行轉型的引擎。信息化是數字機械化、電子化、自動化的再次變革。而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結合,誘發了萬物互聯,大數據驅動傳統產業的升級,重構新的商業模型,因此每個企業都處在新的起點。
華為七朵云實現“6+1”
在今年的華為云計算大會上,華為為我們展示了其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上研發的七朵云,并最終實現了在以前不可想象的“6+1”:
“6”就是:個人級編譯構建的時間可以做到1-5分鐘、版本級編譯構建時間可以做到10-20分鐘、回歸驗證周期可以做到1-2小時、全量驗證周期可以做到1-2天、解決方案驗證周期可以做到1-2周、特性CycleTime可以做到1-3月。
“1”則是華為的團隊研發效率和生產率可以提升1倍。
我們知道這些指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而現在,則是充分利用云計算的技術,充分變革IT系統以后,使企業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FusionSphere5.0榮耀登場 全面實現混合云管理
FusionSphere,作為華為面向企業和運營商客戶推出的開放、高效、敏捷的云操作系統,也在本次大會上閃亮登場。而華為在FusionSphere5.0上做的改變,也讓用戶眼前一亮。
據悉FusionSphere5.0里華為重點在云數據中心和電信云方面做了增強,在云數據中心下面的版本中實現了混合云的管理,可以管理第三方的公有云的資源和華為自己擁有的資源,同時還有網絡安全、主機容災、高性能數據存儲化。華為目前已經擁有大量的電信運營商的客戶。而華為云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張建華也透露:領先的運營商已經開始去實驗把它的電信業務跑在云平臺上。
此外,在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支持下,FusionSphere5.0可以支持各類企業的傳統和創新應用,來打造真正滿足客戶需要的云解決方案。華為方面表示:希望FusionSphere5.0的推出,可以幫助客戶建設一個開放的云,可以在同一架構下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可以在同一平臺上支持多數據中心,可以在多廠家資源池的基礎上建設融合的云,還可以滿足企業關鍵應用和電信NFV應用的需求,實現高性能低時延的高效的云。
FusionSphere5.0架構開放兼容
此次推出的華為FusionSphere 5.0深度融合了OpenStack開源系統,構筑了比原生系統更完整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和更強的管理自動化能力,并能支撐電信業務云化商用能力。企業在OpenStack架構上開發的應用可以無縫遷移到FusionSphere上,而不會被云平臺廠商鎖定。FusionSphere 5.0開放兼容、高性能、低時延的特點將可以幫助企業實現IT的敏捷化。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負責華為云計算整個市場營銷工作的張曉松表示:華為為了滿足未來需要,構建了一個“開放、ICT融合、高性能、低時延”的云操作系統,最終通過一個平臺架構來滿足用戶對公有云、混合云和私有云的建設方式。
據悉FusionSphere現已服務于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電信、能源、金融、交通、醫療、教育、媒資、制造等各行業。
華為的專注——不止是基礎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除了專注于自己的基礎設施,也積極做一些其他范疇的工作。例如
全球第一個推出相關軟件和硬件的整體解決方案,并且也致力于對底層基礎設施,防攻擊、防病毒這些技術的研究,而在本屆大會中,我們也看到全球最頂尖的與安全相關的開發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例如趨勢,瑞星、卡巴斯基、賽門鐵克都與FusionSphere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與華為共同提供底層防攻擊防病毒的接口,共同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服務。
此外在FusionSphere還專門對信息安全做了最終用戶的加密信息,數據擁有者自己可以對自己在云上的數據進行加密。
據悉,部署在FusionSphere 5.0云平臺上的I T業務,企業可以利用云平臺高可靠、容錯以及雙活數據中心等能力,實現容災和備份,而無須企業在應用內開發類似功能,有效降低容災成本。
FusionSphere 5.0中的虛擬化存儲確保了業務數據的安全,有效防止數據的非法訪問,實現99.999%的電信級可靠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