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防護告別單一加密模式
當前,數據泄露事件愈演愈烈,APT、黑客、木馬、病毒、內鬼令人防不勝防。嚴峻的數據泄露形勢使得企業級數據安全防護市場迅速升溫,數據加密軟件(DSM)、數據安全隔離(DSA)以及數據泄露防護(DLP)等不同數據安全防護產品均獲得廣泛應用,整個數據安全防護市場顯得愈發成熟,已徹底告別市場初期時一切數據皆加密的畸形狀態。
1)DSM數據加密軟件競爭日趨激烈
傳統的DSM數據加密軟件類產品主要用于保護PC、筆記本終端中文檔類數據安全,目前數據安全防護市場上數據安全廠商多集中于此。一方面,虹安等幾家主流廠商數據加密軟件功能經過多年發展已基本穩定,無太大擴展空間。另一方面,由于數據安全防護市場的火熱,導致大批的非主流數據加密廠商仍在不斷涌入這一熱點市場。總體而言,傳統DSM數據加密軟件競爭日趨激烈。
2)DSA數據安全隔離開創數據安全防護細分市場
對DSA數據安全隔離感興趣的用戶,通常之前都購買過DSM數據加密軟件用于保護源代碼或大型設計圖紙類數據。損壞源代碼/設計圖紙、降低系統性能以及安全性不高,是這類用戶主要詬病的重點所在。相比傳統的DSM數據加密軟件,DSA數據安全隔離則由于采用多重安全隔離技術保護源代碼/設計圖紙安全,并不對源代碼/設計圖紙本身進行處理,完全避免了傳統的DSM數據加密軟件的缺點。另外DSM只能保護終端中的數據,對于服務器中的數據則無法保護,而DSA則不論數據在哪里(終端、服務器)均可保護。正是由于DSA具有高安全性、無數據損壞、低系統損耗等一系列特性,已成功在數據安全市場中開辟出源代碼、大型設計圖紙類數據安全防護這一細分市場。
3)DLP數據泄露防護搶占數據安全防護高端市場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用戶數據特征以及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復雜性(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用戶),單一技術手段難以全面有效應對,平臺化的數據泄露防護(DLP)已是必然選擇。在DLP平臺上依據用戶數據特征以及應用場景靈活采用數據加密、數據安全隔離以及敏感內容識別等技術手段,按需提供針對性整體解決方案,這一理念已獲得廣泛認可。數據泄露防護(DLP)自2009年在國內***面世后,經過5年多時間的實際檢驗,現已成功占領數據安全防護市場中的高端,逐步成為大型企業、集團類用戶的“標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