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IT列強和互聯網新貴們如何應對大數據浪潮
先聲明一下,本文是給對于大數據和IT知識有一定基礎的朋友看的,不是普及大數據基本概念的,對某些詞匯和說法需要你自己去查看一些相關資料。當然本文也不談什么高深技術,談的是不同的公司做大數據這個生意的理念和戰略思路。
我先說一個基礎,然后再討論本文的具體問題。關于大數據的說法很多,有理解的不同,也有出不同同目的,而導致的理解和說法不同。大數據最早脫胎于原來的經營分析BI(Business Intelligence),而BI是為了解決人們對于企業經營數據多維度的分析和洞察,從而支撐企業領導人做決策。
大數據的概念,不管是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還是5V(多了一個Veracity)等各種定義,還是全體數據、快速處理、相關關系等三大大數據核心特征,這些都偏理論化的理解,是最基礎的東西,這里就不去細說了。在實際的大數據應用中可以看成兩種類型:
1)加入大數據元素的BI革新,可以看作BI Plus。除了分析企業內部經營類信息之外,還可以融入大量以前看起來不相關和不可利用的數據,圖片、日志、社交、及其數據等等都在它的范疇之內。
2)大數據大平臺,是以海量數據為核心,進行復雜行業建模和大量自學習,數據來源于各種渠道。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大數據服務平臺。
總的來說,很多大的IT公司其實提供的是BI Plus大數據解決方案,而大的互聯網公司做的其實是第二種。從宣傳上,它們都被稱為大數據。
接下來我以問題和回答的方式來闡述,這兩種大數據是如何存在于市場格局上:
1、 大數據來了,帶來的數據洪水,當然對于傳統IT廠商來看,是支撐大數據,例如Cisco,IBM、Oracle、HP等,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他們走的是高端路線,和互聯網廠商支撐大數據的大相徑庭。行業對此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大數據應該是低成本,還是高成本的?
關于所謂的高端路線,對于Oracle、IBM這類大公司,可以這么理解,他們關注的是大、中型企業客戶中的大數據銷售機會,并且帶有很多的行業屬性。
基于傳統IT列強在對行業理解和行業解決方案成熟度、渠道合作伙伴、ISV等領域的基礎,他們選擇這些能為他們帶來收入的中高端客戶作為目標。從銷售上看,主要是銷售大數據解決方案,而不是大數據服務,行業知識、領域專家等資源需要靠IT大公司的原有行業合作伙伴來提供助力。
這些IT公司提供大數據解決方案,本身算不上大數據的用戶,但是不妨礙他們開發出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當然,將來IT列強們也會把大數據大量用在公司內部。
互聯網公司通常對于行業(非IT行業)積累的底蘊要差很多,互聯網的大數據通常是以通過大數據為自己產生價值為主,他們首先是大數據用戶,然后才會考慮去輸出大數據的價值。
這就決定了兩者對于大數據的出發點、說法和做法不同。它們之間完全是互相理解的,但是并不妨礙在公開場合的爭論和相互打擊,這畢竟是商業社會。
總的來說,大中型企業有能力自己購買和構建大數據解決方案,作為內部使用,這些企業在大數據IT方面的收入可以支撐IT廠商的收入增長。而大數據的真正大平臺,還需要靠互聯網公司來推動。
大數據技術的進步,無論互聯網公司還是IT公司都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目前看起來,傳統IT公司目標是大中型客戶、而互聯網公司目標是中小型客戶;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他們具有大數據運營和服務的能力,這個在未來將會產生很大影響。
2、 大數據分析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結構化,這樣看來傳統的BI的價值更大。目前IT公司們都在宣揚這個理念,他們采用什么樣的策略?
我不完全認同大數據的分析結果一定是結構化的這一個說法,雖然目前看起來是這樣。我覺得真正的核心在于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是可視化的和可理解的。結構化還是非結構化都只是可視化之前的狀態和步驟。
關于傳統廠商在BI和大數據結合上的布局,通過Oracle、Teradata等公司的做法,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的:他們選擇了一個漸進的思路,把大數據作為原有BI來源的的一個補充,BI進行小幅度改造即可兼容大數據(BI Plus)。這樣通過原有BI解決方案和新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的結合,可以在盡可能少改變的情況下,利用新的大數據理念帶動原有BI解決方案和產品的銷售。
在大、中型企業中,原有BI的投資已經很多年了,IT廠商的思路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雖然不像互聯網巨頭那樣可以沒有顧慮的推廣全新的解決方案,具有很強顛覆性,但是,這種方式更易于受到企業客戶的歡迎、接受和買單。
互聯網巨頭們,通常沒有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去考慮,所以他們***的大數據浪潮,更多的是從完全新建和顛覆的角度去做的,畢竟它們自己就是這么做大數據的。
從市場來看,企業用戶的大數據項目基本都是傳統IT公司把持和提供服務的。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理念、方案和服務雖然看起來很美,卻還不具有對外大規模輸出的能力,或許3-5年后會比較明朗。
3、 大數據對傳統IT企業來說有多大威脅?大數據來了,對傳統軟件廠商的沖擊是什么,他們認為大數據技術和傳統的軟件的技術是什么關系,如何保護傳統的價值?
這是一個經常會被人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有些不是很明確的。從IT整個大行業來看,大數據技術只是軟件技術應用中的一種,如果說沖擊,大數據對于傳統的BI確實具有替代效果和沖擊。
大數據是從一個點(BI或者說類BI)去發力和顛覆。云服務是從一個面(平臺層)去發力和顛覆。
這種沖擊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所以IT公司也會不斷調整投資和業務方向,不能適應的就會被市場拋棄。如果IT廠商目光短淺,僅僅立足于保護傳統BI的價值,那么可能前途堪憂,好在大數據的發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傳統IT列強們可以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對于大數據領域,所有大的IT廠商都在邊看邊改變,也正是這種思路,導致大數據這個領域發展速度不夠快。
***,從大的方面說一下自己的看看。對于IT行業來說,大數據只是一個熱點,原本由IT領域引導的一個熱點,現在變的所有的行業都在熱議的一個話題。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IT領域對熱點把握的能力。
近些年來成功的IT熱點:微機、互聯網、Web2.0、SOA、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不都是IT領域開發和宣傳出來的理念嗎,看看這些歷史,會覺得大數據不是那么特殊。
IT行業也在優勝劣汰,適合的留下,不適合的死掉或者被收購,新的IT趨勢會***行業發展,同時也在改造IT行業。人工智能提出好幾十年了,到現在也還不具有大規模推廣的能力。
對于大數據發展速度會有多快,如果更細化來看待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把大數據看作BI Plus,那么會發展的很快;如果看做理想中的“大數據大平臺+人工智能”,那么我想發展速度不會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