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公民信息安全亟待各方支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合肥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研發者完善信息技術,運營者嚴格單位管理,操作者提升道德認識,執政者完善法律法規,執法者提升打擊力度。”
對此,其他在業界享有盛名的代表委員也有相似的看法,還提出了諸多可行性建議。他們表示,單靠企事業單位、百姓個人不行,這一系統工程還涉及方方面面安全,亟待國家大力支持。
“軟硬兼施”,完善信息技術
“技術上需要‘軟硬兼施’,保護公民個人信息。”3月9日,劉慶峰告訴記者。
他這樣解釋:“不少軟件的使用需要‘秘鑰’,也就是硬件保護。比如,要打開一個數據庫,必須將特殊的U盤插入電腦才能運行。”
對于硬件技術的發展,他非常有信心:“當前國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把控平臺信息進出,硬件技術完全跟得上時代。”
“多年來,浪潮集團一直致力于數據平臺研究,主要目的是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提供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體董事長孫丕恕舉例說, “比如公安部、中國建設銀行等單位的不少關鍵領域,都有浪潮的硬件在提供數據信息服務和保護,防止涉及其中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2013年初,浪潮在國家的支持下推出了關鍵應用主機產品,目前已經在很多領域成功替代了在國際上壟斷大數據平臺的硬件廠商。”
“核心軟硬件自主可控,是保護國家安全及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關鍵。”孫丕恕指出。
“他律自律”,提升道德水平
早在2012年,公安部就統一部署指揮北京、河北、山西等20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了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類違法犯罪活動集中行動,抓獲1700余名犯罪嫌疑人。
劉慶峰認為,當前無論是哪一行業都會借助大數據發展,都需要加強對平臺使用者的思想教育,“大數據軟硬件制作出來,是否會出現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還得看使用者是否安分守己。”
2013年,旅店業 “2000萬開房數據”被人獲取,在“黑客圈”分享并“地下傳播”。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認為,一些人在網上任意發布他人信息,對社會整體誠信提出了嚴峻挑戰。
關于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呼吁,每個人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維護網絡安全,遵守規則,使網絡空氣保持清新。
孫丕恕說,老百姓關心自己信息的安全,“‘他律自律’并重,拒絕買賣使用他人信息也是在保護自己的信息,要有這么個認識,還需要大力做好宣傳。”
“底線思考”,嚴格單位管理
劉慶峰指出,科大訊飛公司與公安部聯合成立了智能語音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圍繞語音數據應用做更深的對接,同時也對實驗室員工制定了更多的保密守則。
“金融、通信等行業數據安全技術應用水準是夠的,現在主要問題是內部管理怎么跟上。”孫丕恕說,“現在很多人能躲過單位把關、把信息拿出來賣,這實際就是內部管理不嚴格,必須有對底線的思考。”他認為,泄露數據平臺的公民個人信息,就是管檔案的人把檔案拿出來復印一份賣,這也有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強調,想解決此類問題,要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內構筑堅固穩定的行業道德底線,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鼓勵***限度地開發數據資源,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務。”郭為說。
“加速突破”,完善法律法規
孫丕恕說,公安部跟工信部去年曾共同研究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可以說,政府一直在關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法制工作。”
“我們國家在憲法和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中,都對個人隱私有一定的保護,但是我覺得有點‘支離破碎’,不夠系統。”劉慶峰指出。
劉慶峰認為: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大數據時代國家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的平衡,而這種平衡需要用法律來保障。
郭為建議加快立法,以信息安全立法為突破點,加強我國大數據安全保障和開發利用,迎接大數據時代。
“防患未然”,提升打擊力度
公安部近年來組織各地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還表示將繼續不間斷地組織打擊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認為,要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加強網絡犯罪打擊,對網絡犯罪行為和犯罪分子嚴懲不貸。
網絡打擊的前提是網絡監管、發現問題,但社會上存在對網絡監管持異議的一些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執行官李彥宏說,我們保障人民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權利應該是結果,應該是目的,互聯網安全監管應該是手段,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
“還有一方面好處是,提供防患于未然的預警,幫助公安等部門提供更快的破案和追訴信息。”劉慶峰希望,政府能夠有效打擊違法犯罪。


2012-12-04 18:18:09
2013-05-13 15: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