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合規助推中國制造業發展
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市場調查及咨詢服務提供商國際數據公司 (IDC) 近期發布的***報告《美國反不正當競爭措施對新興市場的嚴重影響》和《美國反不正當競爭措施對中國制造商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顯示,應用合法IT產品,特別是經過授權和官方支持的軟件,將幫助制造企業在出口美國市場的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而采用盜版軟件的出口企業將給其自身及其所在經濟體帶來巨大的經濟和安全風險。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業務增長和提升全球競爭力,企業應有效合理的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
IDC公司針對中國、巴西、印度、墨西哥、泰國和土耳其等六大新興市場進行調研,并發布了調研報告:《美國反不正當競爭措施對新興市場的嚴重影響》白皮書。該報告指出,2014年六大新興市場制造業中價值60億美元的盜版軟件將危及高達7900億美元的出口額。同時,這些市場的消費者和企業預計將花費近1500億美元用于處理盜版軟件中惡意程序所造成的網絡安全問題。IDC同期發布了《美國反不正當競爭措施對中國制造商的嚴重影響》白皮書, 在中國,若以一家平均業務收入為1億1500萬美元、對美出口額達3500萬美元的典型制造企業為例,因使用盜版軟件而面臨的出口風險成本與確保軟件合規性的成本相比,將高達65倍之多。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對企業軟件合規性日益關注。特別是美國多個州目前已經著手采取法律行動,監督向美國出口產品的企業使用合法IT。作為全球制造大國,中國企業需要對此特別注意。報告指出一家中國典型中型制造出口商如果盜用估值為53萬美元的軟件,其所面臨的潛在出口損失將高達3500萬美元。
IDC的研究同時訪問了51位中國制造企業高管,結果顯示企業高管們認為出口損失和業務中斷是***破壞性的潛在風險,而罰款和在供應鏈內的名譽受損同樣會為企業帶來嚴重危害。研究進一步指出,在未來四年內,如果中國制造企業的盜版軟件使用量減少10%(或每年減少2.5%),就可以在當地軟件公司、服務商與渠道商中新增48000個工作崗位,為IT產業帶來36億美元的收入增長。同時,還能為其他行業新增72000個工作機會,增收32億美元,并為當地貢獻7.37億美元的稅收增長。
IDC的報告同時指出,盜版軟件的使用不僅為企業帶來風險,也會對整個國家造成不良影響。25位受訪的中國政府官員認為,一旦企業因使用盜版軟件而遭到制裁,其所屬國家也會在外商直接投資、出口貿易、信譽形象以及政府成本等方面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除了上述因素,網絡安全威脅也是企業應拒絕使用盜版軟件的重要原因。根據IDC的調查,在受訪的中國制造商中,有51%表示"非常擔心"盜版軟件帶來的網絡安全危險。IDC于2013年3月發布的《假冒和盜版軟件的危險》白皮書曾明確指出,盜版軟件與惡意軟件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而在本次本報告中, IDC預計如果將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用戶與企業將在2014年花費1200億美元來處理盜版軟件中的惡意軟件。此次IDC在六大新興市場的調查發現,2014年平均每個制造企業將花費110萬美元處理盜版軟件中攜帶的惡意程序所造成的網絡安全問題,而這些盜版軟件的價值僅為71萬美元。
IDC亞太專項研究事業部副總裁林宣宏表示:"除了網絡安全風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使用盜版軟件將導致其競爭力下降,業務受損甚至中斷,并面臨來自美國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壓力。而這些潛在的風險以及所導致的損失將遠遠高于購買廉價盜版軟件所節省下來的成本。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研究,讓更多的制造企業充分了解盜版軟件帶來的風險,加強軟件資產管理,加快企業內軟件合規進程,并將其發展成為未來出口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
隨著 "中國制造"的發展壯大,不論是國內外政策法規的制約、提升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自身需要,還是出于維護中國制造業企業形象的考慮出發,加快企業軟件合規性已經成為擺在企業決策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對于謀求海外布局的中國制造企業來說,提高知識產權意識,遵守國際規則并實現軟件合規,抓住新一輪技術進步的契機,充分通過信息化實現轉型升級、促進創新能力,才是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