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兩會”透露的信息安全信號
原創3月1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今年“兩會”,對互聯網和信息安全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針對信息安全話題,今年“兩會”都說了些什么:
首入政府工作報告 維護網絡安全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信息消費,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推進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和寬帶鄉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聯網網速,在全國推行“三網融合”,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維護網絡安全。這份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維護網絡安全”這一表述,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表示,這意味著網絡安全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此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也表明,信息安全將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相關法規有望得到完善,政策執行力度也有望增強。而隨著中央領導小組的成立,今后各省市會相繼建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這不僅涉及對相關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還可能還會涉及相關體制改革。
今年“兩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要全面建設“網絡強國”。
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中也強調“加強寬帶和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據透露,目前,國家信息安全戰略文件已起草完畢,在該文件中會提出“建立信息安全網絡架構,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產品的國產化,應用軟件、操作系統國產化,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建設,可信云計算”等多方面內容。
此外,去年“兩會”后,工信部還制定并頒布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和《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修訂了《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p#
提案指向國家信息安全 “棱鏡門”效應持續發酵
“兩會”期間,越來越多代表、委員開始關注信息安全話題。“棱鏡門”的曝光,也讓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提案“高度重視信息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中稱,當前,網絡空間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家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問題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全球性,要確保國家網絡安全,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要加快網絡空間及其應用的發展,建立網絡空間安全保障能力,研發自主可控的網絡空間核心技術,通過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大力參與互聯網國際技術組織,積極培養網絡空間安全人才。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作為連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自2008年以來,連年提出了《關于全面落實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升我國信息安全保護水平的建議》《關于深入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建議》《關于完善我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議》《關于實施自主云計算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中國自主云的建議》《關于提升我國信息化裝備水平、建自主可控“中國云”的建議》《關于建立信息安全審查制度的議案》等建議,都直接或間接指向國家信息安全問題。今年“兩會”期間,孫丕恕又提交了《關于加強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的議案,在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加強安全立法工作、實施產品與服務安全審查制度和國產化替代工程等提出建議。
孫丕恕認為,我國依賴外國技術裝備而構建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一直在承受著嚴峻的安全威脅。長期以來,我國國防、金融、電信、能源、政府、交通等領域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因其對系統技術裝備水平要求較高,同時采購人對于自主品牌的不信任、國家對于信息安全監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當前我國政務信息化系統主機裝備近一半采用的是外國品牌產品,金融電信等領域99%的主機裝備為外國品牌所把持。2013年斯諾登事件暴露出美國可以通過“巧言計劃”等手段,掌握其銷售海外的軟硬件技術產品實際的部署信息,可以很容易的繪制出購買國信息系統布防圖,其設在國家安全局下的“定制入口組織”,完全可以借助后門、漏洞等手段,控制它國的信息設備、竊取核心數據、癱瘓業務系統。
孫丕恕建議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盡快立法,一是將電信、金融、能源、交通等重要信息系統明確納入國家關鍵信息系統范疇;二是對進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中信息技術與產品進行強制性技術安全認證及供應鏈審查;三是建立強有力的監管機構,避免過去多頭管理形成的“九龍治水”局面。孫丕恕還建議建立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產品、服務安全審查制度。#p#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 代表呼吁盡快立法
今年的“兩會”,除社會保障、反腐倡廉、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教育改革等問題繼續成為熱點,信息安全也備受關注。
“個人信息安全作為網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關系信息消費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天華稱,當前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任重道遠,信息消費經濟效益大,個人信息安全防護鏈條長。信息消費涉及生產、制造、銷售、倉儲、物流、支付等多個環節,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鏈條較長,難度較大。鐘天華代表還特別提到,當前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而我國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比較零散,整個信息安全防護法律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
對于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鐘天華代表建議:構建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四道“防火墻”,營造和諧安全的網絡環境:第一道“防火墻”是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制度體系;第二道“防火墻”是個人信息服務行業的規范和監管;第三道“防火墻”是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技術能力;第四道“防火墻”是全社會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代表建議,我國應加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規范信息申報、信息收集行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呂忠梅代表也建議盡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以規范個人信息收集、保存和利用行為。“任何主體不應在個人信息主體不知情、未參與的情況下采取隱蔽技術手段或采用間接方式收集個人信息。”呂忠梅代表說。
孫丕恕代表認為,個人信息安全涉及技術和管理制度兩方面的問題。“用戶電腦里的東西被黑客偷了,這是技術問題。另外還有信息的泄露,有些地方可能把你相關的信息拿出來賣,這就涉及管理問題。現在技術水準是夠的,主要是管理怎么跟上。”孫丕恕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