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40億美金的一朵云彩 淺談個人云服務
作者:佚名
我們這里所說的個人云是指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PC,通過互聯網無縫存儲、同步、獲取并分享數據的一組在線服務。個人云計算是云計算在個人領域的延伸,是以Internet為中心的個人信息處理,即通過Internet對個人的各種信息進行組織、存儲、分發和再加工。
云計算分為按類型可以分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三種,現在很多企業在公司內部所部屬的大部分都是私有云,公有云也只有想IBM、亞馬遜以及微軟等業界大廠商才能有實力提供。談到個人云這個詞,也許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個人云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私有云,其實不然。
市值40億美金的一朵云彩 淺談個人云服務
我們這里所說的個人云是指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PC,通過互聯網無縫存儲、同步、獲取并分享數據的一組在線服務。個人云計算是云計算在個人領域的延伸,是以Internet為中心的個人信息處理,即通過Internet對個人的各種信息進行組織、存儲、分發和再加工。
與所有的“云”一樣,個人云由服務器、終端、應用程序和個人信息組成。個人信息存儲在服務器上,由運行在那里的Web應用程序進行計算,通過網絡接口提供服務給終端。終端通過Web瀏覽器等客戶端軟件訪問個人云服務。
個人云計算也具有與一般云計算不一樣的特點。這是由個人信息的特點決定的。個人信息是私有的,對安全性要求較高。個人擁有大量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要求存儲量大、并可以擴展。大多數個人并非專業人士,不會復雜的信息處理,從而對計算能力要求不強,但對易用性要求高。針對這些要求,個人云計算具有傻瓜化、大容量、高安全等特征。
個人云延伸云服務
從云計算的服務模式上看,個人云的誕生其實是整個云計算服務整體的一個延伸,個人云服務領域也必將得以不斷的拓展,其市場價值也會得到凸顯,但是現在個人云究竟發展到了一個什么階段呢,我們來看一組數字,根據個人云存儲廠商Dropbox的云服務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將近5000萬的用戶在使用個人云服務,個人云服務截止目前的應收已經達到了2.4億美金,它的市值大約可以到40億美元。
通過上述的一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就現階段來說,個人云的云計算服務模式仍然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作為云計算的一種,和其他的云計算服務模式一樣,個人云在對于信息的存儲方面,也同樣是把用戶的大量數據上傳到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器設備當中,并且由運行在服務器中的應用程序進行相應的計算,個人用戶可以借助終端中的客戶端軟件訪問個人云服務。這點同公有云以及私有云的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
操作簡便,關聯性強
云計算聽著很容易讓用戶感覺到虛無縹緲,真正踩到了云朵上,但是個人云作為距離消費級用戶最近的“一朵云”來說,它的操作簡便性一直是很受業界贊揚的。個人云服務的使用者大多是一些非專業人士,那么必將要求個人云服務具有操作簡單、使用靈活的特點。
另外,在數據的自動更新,這其中包括了比如像圖片、文檔、視頻等等信息,個人云都可以輕松實行文件內容的更新,個人使用云服務,很大一部分都是簡單的信息發布和存儲,這些都并非復雜的信息處理,從而對計算能力要求不高,這也大大方便了普通個人用戶的體驗是使用。

我們原來接觸最多的傳統桌面互聯網服務模式正在被移動互聯模式所接替,互聯網也正在朝著一個新的方向邁進,尤其是對于個人用戶來說,這些年隨著手機、平板電腦、各種新型移動終端的爆發式發展,很多人開始選擇把自己的資料和數據儲存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朵“云”中,所以個人云計算需與移動互聯有很強的關聯性,使個人云服務能夠接入多種終端設備,并在這些設備上能夠正常運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個人云服務器同樣需安全
對于傳統的個人網絡服務,可能會有很多朋友抱怨,效率太低。比如聯網速度很慢,以及各種各樣軟件之間的不兼容等等問題,個人云服務在通信技術標準上首先是統一的,也是開發單一的標準程序支持平臺以便實現個人云計算服務的高效率。
用戶既然選擇把數據存在云端,那么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對于用戶所存儲的數據安全方面就要提供保障,這點對于個人云服務更是不例外,個人云服務同企業公有云還有所不同,個人用戶魚目混雜,所存儲和產生的數據以及文件也是良莠不齊,什么樣子都有,且這些私有信息存在著數據量大、隱私界定困難的特點,所以個人云服務除了需在技術創新這種硬性手段上下工夫,更要提供豐富多樣的安全保護機制,多角度多層面地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個人云未來趨勢
PC是“唯一能夠訪問企業系統的設備”這一時代即將結束。至2014年,“個人云”將成為主角。客戶端計算的趨勢,已經從PC擴大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消費設備,用戶視不同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設備。其中,正是云服務充當了連接各設備的“黏合劑”。
個人云的實現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可用性,產生了新水平的靈活應用。如何向用戶提供應用和服務,許多企業都在對這個問題進行反復探討。隨著虛擬化技術的進步,提高了靈活性,增加了用戶環境的選擇。在PC時代被開發的傳統應用有望在新環境中展開。同時,小型設備也能訪問巨大的計算資源。
一個應用程序可以讓用戶在不同情況下、不同設備上得以應用。可以實現這一效果的,正是可容納各設備不同點的“Apps”,它可以自由訪問企業系統和云計算上的應用。移動設備與個人云相結合,幾乎可以完成所有的計算任務。基于觸摸和手勢的操作,加之語音識別和情境感知,移動設備正在逐漸高級化。
責任編輯:鳶瑋
來源:
PC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