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絡兩個方向:ICN和SDN
互聯網已經成為每個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但是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挑戰:網絡業務量每年以70%~80%的速度增長,業務量的增長遠遠大于芯片的摩爾定律,安全性的問題和綠色節能的問題都很嚴峻。
網絡應用每年翻倍地擴容,不管是長途的還是本地網絡的利用率都在90%以上,但是網絡質量80%多不合格,只有17%是屬于健康的狀況。國外統計,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網絡質量在全球排第71位,說明網絡的問題很嚴峻。
華為做了一個關于服務質量的調查:現在互聯網85%的用戶對網絡質量不滿意,愿意額外付費以獲得更好服務的用戶比例達到25%。另外,網絡的內容處于誤區狀況,大量重復傳輸。例如,截止到2011年,優酷超過1億次點播的視頻作品有30部,所以重復的業務量在網上是很嚴重的。
物聯網將來是一個很大的發展領域。本來移動網的規模很大,資源也很豐富,但是由于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通信模式與人和人之間的通信模式不同,移動網無法適應,而實際情況是為了滿足物聯網的應用需求,現在又在重復建移動網絡。實際上能夠共用的也就是GGSN、MSC,核心的東西都要重新建。這個不僅是中國運營商在建,國外的運營商也在建。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網絡的結構不能很靈活地調整。
一方面互聯網正在以打補丁的方式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業界也正在研究有沒有可能構建新的網絡架構來解決。現在美國、日本、歐盟都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建立國家級的實驗區。例如美國的GENI網,貫穿美國東部到西部,現在已經進入到第四期的建設規模。研究者們正在利用云計算的一個功能來解決路由問題,他們提出浮云分層的互聯網架構。以前所有路由表都裝在路由器里,現在有沒有可能只裝一部分在路由器里,其他大部分路由表放在云里面。另外,GENI網怎么跟云架構來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什么是未來網絡?有兩個主要觀點:一個是ICN,就是以內容為中心的網絡,是讓現在以IP為核心的架構能在將來演進成以內容為核心的架構。另一派的觀點是軟件定義網絡——SDN,在硬件方面將交換的功能盡量做到簡單標準化,把復雜的功能用軟件定義來實現,原來是一個分步式的網絡,每一個節點都是分步式的控制,現在變成一個集中控制,以此實現網絡的可擴展性。今年4月份,思科、IBM、微軟等18家公司聯手建立開源SDN項目,要求參加的單位必須提供20個人,免費寫一年的代碼,同時繳納50萬美元的活動經費。這說明西方國家和企業對SDN很關注。
SDN的應用領域我個人認為現在主要在數據中心。谷歌全球12大數據中心原來的利用率只有30%多,通過SDN的架構設計提高到95%以上,有時候達到100%。但是,SDN在IP數據網方面,現在還不具備在大網上應用的條件。而在移動網中,關于做物聯網遇到問題,則可以通過SDN的架構來解決。現在移動網的架構跟SDN的架構完全是反的,移動網的控制是分布的,它的數據平面反而是集中的。
傳統互聯網時代,中國是跟隨美國發展網絡業務。現在網絡發生了變化,對于中國來講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機遇。無論為了產業發展,還是為了安全,中國都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