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下剛剛被蘋果收購的體感技術提供商PrimeSense
蘋果已經完成收購以色列公司 PrimeSense,后者是微軟 Kinect 體感操作早期的技術供應方。蘋果發言人 Kristin Huguet 向 AllThingsD 確認了這一消息,但表示“不討論蘋果收購的目的和計劃。”
此前,PrimeSense 已從銀湖伙伴等公司獲得了 8 千萬美元投資,而有消息稱蘋果此次的收購價格在 3.6 億美元左右。
緋聞經過
蘋果與 PrimeSense 的緋聞時有發生。今年 7 月,以色列媒體 Calcalist 稱蘋果正計劃花費 2.8-3 億美元收購 PrimeSense。報道提到由 PrimeSense 高管組成的代表團拜訪了蘋果技術部門。11 月 18 日,該媒體聲稱蘋果已經完成對 PrimeSense 的收購,花費了 3.45 億美元,從而在室內娛樂領域獲得了關鍵性的技術。不過當時 PrimeSense 表示這是市場謠言。
而現在,兩家公司的緋聞終于塵埃落定。
PrimeSense 是誰?
PrimeSense 為人熟知的主要原因在于 Kinect 在消費市場的大熱。該公司創立于 2005 年,于 2006 年研發出 3D 傳感器, 在當年的 E3 大展上與微軟建立了聯系,并催化出代號為 Project Natal 的神秘項目。等到 2009 年 E3 大展時,微軟發布了內置 PrimeSense 3D 傳感器的 Kinect,成功掀起了“體感游戲”大潮。不過微軟在最新的 Kinect 2.0 上拋棄了 PrimeSense,轉而使用自己的 3D 傳感器。
實際上 PrimeSense 一直有在尋找微軟以外的機會。2010 年年底,PrimeSense 與華碩合作開發了 Xtion Pro——和 Kinect 采用了同樣的 3D 傳感器,不過只能在 PC 上使用。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則是聯想投資的聯合綠動,該公司常在一些大型商場里開展互動營銷活動。
2011 年,PrimeSense 與 Willow Garage 合作,創立了旨在“推動 3D 應用開源軟件社區發展”的非營利性機構 OpenNI。2012 年,PrimeSense 推出了世界上體積最小的 3D 傳感器 Capri,它的分辨率是前代產品的 3 倍,而體型是前代的十分之一,環境光的檢測性能是前代的 50 倍,可以在日光下工作。Capri 可以嵌入到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以及顯示器中。
不過,被微軟“拋棄”最終使得 PrimeSense 在消費市場的影響力大大降低,這可能是后者尋求巨頭收購的主要原因。
蘋果為何拿下 PrimeSense?
PrimeSense 給蘋果帶來的最直接幫助便是智能電視方面的交互改進。客廳是各大科技公司下一個必爭之地,而微軟已經依靠 Xbox Kinect 建立了先發優勢。通過收購,蘋果在體感操作方面的研發成本及周期都可能得到改善,加之日漸成熟的 Siri 語音助手以及深度應用到各產品線的觸控技術,Apple 牌智能電視將形成體感、語音、觸控海陸空多棲交互方式。
9to5Mac 曾在 9 月份報道,稱蘋果正在為未來的電視相關產品測試類似 Xbox Kinect 的動作傳感器。因此可以這么說,拿下 PrimeSense 有望加速蘋果智能電視的推出。當然,體感操作也可能率先應用在蘋果機頂盒產品上。
考慮到 PrimeSense 在移動設備上也進行了技術積累(Capri 等),那么日后蘋果的手機、平板、Mac 甚至未來的智能手表加入體感操作也不會讓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