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馬化騰一起談微信來往之戰:太舒服了一定會出事兒
業界關注的“三馬”首次聚首,由頭是互聯網金融的論壇主題,卻以馬云、馬化騰為近期來往和微信競爭一事互相打太極開場。二馬妙語連珠的對話讓在場人士印象深刻。我們梳理了一下他們討論來往與微信的話中話。
11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互聯網金融論壇暨眾安保險啟動儀式上,“三馬”——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和平安集團馬明哲首次一起公開露面,為三方(背后的公司)共同持股成立的互聯網財保平臺“眾安在線”站臺。
不過,當“三馬”坐下來,現場主持人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卻首先拋出了近期熱議的“來往”和“微信”競爭的問題。一場主題是合作的會議,卻以在座合作方的競爭而展開,頗有意思。
馬云的挑戰 VS 馬化騰的警覺
馬云并未點明來往和微信的競爭,卻首先道出了大力推廣來往的初心:“我覺得我們是門外漢,很好奇,想進去看一看。” 馬云還表示,除互聯網金融,也包括其他領域(暗指微信獨大的移動IM領域自然)。“微信為什么一定是騰訊?” 馬云這句話野心可見一斑。
而在談到互聯網對金融的顛覆話題,馬云又借機調侃了一把:
“我們一開始覺得微信也很復雜,結果做著做著,發現也很簡單!”
9月下旬,來往新版正式發布,并一度登上了蘋果APP STORE社交類免費APP下載第一名。10月,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者并親自動員,要求全集團“ALL IN無線”,并表示來往是“必打之仗”,“只要有幸吃掉市場的30%,這個市場的產品體驗就會更好,無線互聯網也就有希望。” 來往的挑戰隨后便來勢洶洶。
“必須要有兩家”,馬云在現場斬釘截鐵。他直言,來往的存在至少“讓微信不斷創新”,而馬化騰則避而不提馬云和來往的挑戰姿態,再次強調微信產品是騰訊“內部競爭的結果”,馬化騰同時也亮明了態度:兩手互搏也無所謂。
“在一個市場太舒服了,一定會出事兒”,馬化騰再次提起騰訊QQ當年和MSN共存競爭的歷史,“不敢怠慢,共同進步”是上一個IM時代競爭總結的經驗。而此馬對彼馬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定能找到各自的位置”。
阿里和騰訊:心態上的較量
與其說阿里巴巴在IM市場“攪局”,不如說是騰訊在移動端的激進戰略刺激了阿里巴巴的神經。小微金服集團CEO彭蕾在不久前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無意中證實了這一點。彭蕾對包括鈦媒體在內的一眾媒體坦言,當她讀完馬化騰與劉熾平的講話后,感覺“像晴天霹靂一樣”。
當時,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內部演講中稱,“我們相信,未來要是移動化這一塊可以開始變現,我們現在也義無反顧對未來進行投入,哪怕可能利潤會受損,但我們還是要做。”
彭蕾所謂的“晴天霹靂”,正是來自對手騰訊對于移動互聯網、對于下一步整個公司的戰略思考。
彭蕾透露,阿里巴巴在移動端的的思考這兩年一直沒有停過。“確實最近隔壁家小伙伴兩位老大的發言,就是像一記重錘把我們Wake up了。” 按照彭蕾的總結,阿里巴巴在近幾年的發展一直是“按照既定節奏、既定打法在做”,而騰訊的號角已經公開吹起來了。
“你今天是應戰,還是自己閑庭信步這么搞?” 彭蕾一問,恰好呼應了馬云、陸兆禧在IM市場背水一戰的決心。
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分散導致了流量的分散,給阿里的移動端競爭帶來了危機,O2O布局上阿里巴巴的優勢仍然很難擴展到線下,因此而備感壓力。阿里巴巴不得不對同行的競爭對手保持警惕,從移動電商到移動支付領域,已經有更多的競爭對手看到了機會。
微信用戶群的日趨成熟,為騰訊實踐O2O模式提供了可能。不得不提的是,騰訊在最新版本的微信APP中內置了“銀行”卡選項,可以實現公眾賬號內直接付款。同時,內部的“掃一掃”等功能也給移動支付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再加上龐大的用戶群體(此前有媒體消息稱,微信用戶已經超過6億),微信對于整個阿里體系也稱得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坐不住的當然是阿里。從“來往”到近期天貓-銀泰在O2O模式上的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已經開始主動反擊。“二馬”的言語較量背后,將是一場充滿硝煙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