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3.0:是戰略而非戰術
(51CTO記者 吳玉征報道) 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行業。在這一股浪潮之中,電商化尤其明顯。在金融行業,最近大熱的一個詞就是“互聯網金融”。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業務之后,其他幾個互聯網巨頭也在躍躍欲試,準備推出相關的業務。不僅僅在金融行業,在傳統的制造業(尤其是快消品如服裝鞋帽等)行業,都在經受電商化的沖擊。
行業千差萬別,電商化又該如何做,自建平臺還是借助第三方平臺?熱門的O2O能否為電商帶來新的價值?尤其是在當下,電商能否重塑企業的價值觀?
如何讓O2O有價值?
在一份《蛻變與共贏:電商3.0重塑生態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傳統企業大多數處在電商2.0模式,正在邁向3.0模式。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尋找和發現客戶、營銷和創新仍舊是重點。(模式對比見配圖)
該報告認為,在這種轉變的過程中,有六大路徑選擇:線上線下到全渠道模式轉型;從競爭優勢戰略轉向客戶優勢轉型;從客戶關系管理轉向供應鏈關系管理轉型;從范圍經濟到大數據轉型;從公眾企業想社會化企業轉型;從商業帝國到電子商務生態圈轉型。
在這些路徑選擇中,轉向電子商務生態圈成為重中之重,這意味著傳統企業轉向電商并非是渠道選擇和IT技術的選擇,而是一個全面化的系統工程,最終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
居然之家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兩年該企業開始大力建設電子商務,最近又重新建設電子商務網站,打造成為服務平臺,希望是“四同一”(同一經營主體、同一品牌、同一價格、同一服務)為基本原則,制定3-5年的電商發展規劃,全盤推進電商化。
居然之家電子商務總經理汪小康認為“企業電商化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一定要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就一定能實現最終目的。”
負責居然之家建設的戴爾服務,這是獨立于戴爾品牌的IT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戴爾服務成立于2011年4月,經過一系列收購后,公司整合了佩羅和畢博中國的咨詢力量,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
可以說,戴爾服務從戴爾咨詢演變而來,從原來端到端的服務擴展到支持與部署、基礎設施與云計算、應用與業務流程外包以及安全等多種業務,完全與當初的“售后服務”有天壤之別,也完全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同時,戴爾服務在戴爾整體營收的比重中逐步增加。
從戴爾服務的成績看,這些年,戴爾服務重構了多達1.5億行的代碼,為各個行業提供全新的咨詢服務,并能夠利用戴爾的優化部署,降低55%的PC部署成本,管理桌面的坐席數達到了25萬,支持客戶的設備數量為1.15億臺。
客觀評論說,即便戴爾服務做出了這樣的成績,但對整個IT服務與咨詢市場而言,戴爾服務仍舊是一個新入者。它的客戶多來自以前戴爾咨詢的能源、交通、金融行業。不過,有了在其他行業的咨詢經驗,戴爾服務再切入到傳統的制造業服務中,了解這些行業的需求,也就不足為奇。
例如,從傳統制造業和電子商務的問題中,戴爾服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念農從資訊的角度重點談了幾個問題。首先是電商化熱門的O2O能否帶來增值:“O2O的關鍵問題是數據能否打通。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如何統一編碼,根據業務需求做出調整,做到差異化發展,這需要在管理層面做好決策。另外還有業務流程的打通,利益重新分配,確定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確定好業務流程,做好用戶的體驗。第三就是如何引流,例如用二維碼、會員制度、積分等。”
深度看,O2O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如何引流以及引流的目的,尤其是像居然之家這樣的服務商。1.要看價格。從線上到線下的路徑是否靠地圖,是否看價格的優勢。2.由于網上支付有限額,居然之家的產品又比較貴,導購發揮的作用比較大,這是線上不可能做到的。3.在導購的影響下,相關的產品也能購買,比線上單純的推相關產品要強。4.需要將會員制度打通,讓會員在線上和線下的購買率增加。比如線下購買贈送積分,線上多增加關注等細節問題。
從本質看,不是為了新的技術而做O2O,而是為了更多的銷售。“像蘇寧、國美等電商,開店的位置在社區附近,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客流。如果花力氣在社區做好導流,這比非要做O2O要強,何必舍本逐末呢?”楊念農總結說。
電商模式的對比,資料來源:《蛻變與共贏:電商3.0重塑生態圈》。報告由戴爾服務出品。
系統工程而非戰術
戴爾服務也曾為國美商城建設過相關的信息化平臺。在去年“雙11”大戰中,國美商城的銷售額是平時的5倍,這底下就是戴爾服務建設的套裝發揮到支撐作用。有了服務國美電商的經驗之后,再服務居然之家就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楊念農認為,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供應商需要幫助廠商理清楚思路,然后搭建相關平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國美、蘇寧電商平臺建設來看,盡管兩家采用了不同的供應商,但是功能大同小異,關鍵還是這些電商在集團層面的態度,這取決于未來的發展。
對于電商的品牌傳播效益,楊念農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首先來說,電商品牌是屬于互聯網營銷的一部分,在價格戰沒有開始之前,所有的信息已經在網上通過SNS的方式傳播起來。其次,在這種傳播過程中,如果過度傳播,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慎重。在傳播之后,比的是“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和數字營銷能力”,而這兩點又是戴爾服務擅長的地方。
在現實中,某家具賣場電商化之后,發現退貨率比線下的退貨率高,成本居高不下。這個家具廠商在猶豫是否繼續做電商?戴爾服務(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津寧認為,這不是本質的問題。
“電商在銷售的過程中,本身需要考慮當前盈利的問題,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做電商不是考慮網上是一個銷售渠道,不是一個交易過程,而是通盤考慮,比如售后問題和退貨率。”趙津寧說:“如果只想到利潤率提高,沒有想好退貨率,必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本質上,電商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盤考慮品牌效益、相應的成本、賣場的宣傳等,而不是僅僅考慮某個方面。”
總結看,戴爾服務認為,電商化是戰略,而不是戰術。戰略看,需要一個長期的轉型,如渠道建設、可持續的創新能力而不是賣產品,而是賣產品和服務,將自己的服務延伸,增加競爭力,最終提高利潤率。
“根本上,電商化是讓一個企業保持可持續的創新能力。”趙津寧總結說,進入電商3.0模式,將是一個重建生態圈的過程。這需要像戴爾服務這樣的供應商參與,也需要企業從戰略層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