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時代IBM需要鳳凰涅槃
IBM高層領導團隊成員加盟公司的平均時間是1985年,當時,互聯網還只是一個政府項目,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剛從蘋果出走。從西北大學工程學院畢業兩年后,IBM現任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于1981年加盟公司,并一直工作至今。
IBM擁有足夠多的后備人才。但問題在于,公司管理層是否對當前的科技市場趨勢有足夠的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IBM與科技潮流背道而馳。在云計算時代,企業客戶能以遠低于IBM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租賃服務器存儲容量和處理能力。
羅睿蘭需要實施戰略轉型,使IBM成為云計算、數據分析和移動設備等快速變化的市場上的霸主。她需要率領IBM走出泥潭——核心業務營收已經5年沒有增長,實現業務的有機增長。
IBM有鳳凰涅槃的能力。1990年代初,IBM曾虧損數十億美元,裁減大量員工。在郭士納和彭明盛領導下,IBM減少了對大型主機業務的依賴,全力發展服務器、軟件和技術服務業務。但是,羅睿蘭受制于前任的一個承諾:彭明盛2010年向華爾街承諾,公司每股收益將增長74%,由2010年的11.52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20美元。瑞士信貸分析師庫賓切·加查(Kulbinder Garcha)表示,通過回購股票、削減支出、出售業務、調整會計制度等措施,IBM似乎能實現彭明盛的承諾,但IBM沒有積極投資新業務。加查最近將IBM股票評級下調至“賣出”(sell)。今年以來,IBM股價累計上漲了約1.5%,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8%。加查說,“IBM過去8年的商業策略,不適合未來數年的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 8月19日發表報告稱,IBM的云計算服務質量在15家云計算服務公司中墊底。羅睿蘭才剛剛開始對移動應用開發進行投資。IBM可能不再能輕松地保持利潤的增長:上個季度,不計與裁員相關的10億美元成本,IBM利潤勉強超過分析師預期。
為了削減成本,IBM一直在陸陸續續裁減員工。今年IBM裁員成本已達10億美元,去年和前年分別為8.03億美元和4.4億美元。羅睿蘭要求美國硬件業務部門員工領三分之一薪酬休假。9月10日,IBM以5.5億美元將年營收達13億美元的客服外包業務出售給Synnex。在2月份的投資者會議上,羅睿蘭解釋了裁員和出售業務的必要性,強調了利潤增長的重要性,“如果不裁員和出售業務,我們將會成為一家規模大得多的公司,但盈利能力會下降”。
羅睿蘭向投資者表示,她去年與500家企業客戶的首席執行官進行了溝通,討論他們需要IBM提供哪些技術。自羅睿蘭擔任首席執行官以來,IBM研發支出處于停滯狀態。IBM發言人邁克爾·菲(Michael Fay)指出,IBM一直在不斷投資新技術。
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研發支出使得IBM多年來一直是獲得專利最多的公司,但如何將科研成果轉變成產品對IBM來說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投資公司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首席投資官伊凡·菲恩塞斯(Ivan Feinseth)說,“市場上的主流技術是社交、移動、數據分析和云計算,IBM在這些技術領域都沒有優勢。”
自2007年以來,IBM在收購云計算技術方面已經投資60億美元,2015年云計算業務營收將達到70億美元,但其中大多數將來自IBM的原有業務。在云計算領域,IBM落后于市場領頭羊亞馬遜。今年,亞馬遜戰勝IBM,獲得美國中央情報局價值6億美元的云計算服務合同
IBM前景最好的業務可能是數據分析。IBM已經將數據分析業務營收計劃由160億美元上調至200億美元。加查指出,為了鳳凰涅槃,IBM必須拋棄彭明盛的短期利潤增長承諾,停止回購股票,將資金投入到產品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