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首次引入體感追蹤技術,體育大數據是真來了
據科技博客Mashable.com報道,美國NBA和Stats LLC公司前幾天共同宣布,2013至2014賽季將在所有球場中安裝體感追蹤技術。
這個合作是怎么回事?翻譯如下:
Stats的SportVU球員追蹤系統包括6個攝像頭和專門軟件。這一系統將被安裝在30支NBA球隊的球場,記錄并追蹤籃球和球員的運動。這一系統將提供持續的數據流和創新的統計數據,包括速度、距離、球員之間間隔,以及控球情況等,從而實現目標性更強的分析。
除NBA電視臺之外,NBA.com網站和NBA Game Time應用也將提供來自SportVU的數據。NBA運營和技術執行副總裁史蒂夫·赫爾姆斯表示:“我們是一個由數據驅動的聯盟,我們與Stats之間擴大的合作將使球隊和球迷獲得更多突破性的數據。在這一統計信息的新時代,SportVU對籃球行業人士和熱情的球迷來說是無價的資源。”
Stats CEO加里·沃爾拉斯表示:“新的NBA術語將包括速度檔案、進攻戰術類型、防守對位和球場覆蓋圖等。”
一些人可能仍然認為,NBA只是球員個人表演,但這一運動追蹤技術可能會使他們產生不同的看法。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在去年總決賽第7場的每一次進攻都被制作成GIF動畫,那么這一系統就實現了其價值。
NBA早就是數據統計的行家里手
據《經濟觀察報》相關報道,從1980年代起,NBA就開始使用數據管理技術,所有球員得分、籃板、助攻、蓋帽、搶斷、失誤、犯規等一系列場上數據均被統計在列。NBA詳實而細致的數據統計,不僅可以提供單個球員的查詢工作,還可以對比兩名球員,包括兩人對位攻防時的表現,比如詹姆斯場均能得28分,科比為27分,但當兩人相遇時,科比場均能得到30分,詹姆斯只有24分。
NBA的數據統計和管理已經過近30年的積累和完善。這是NBA與各球隊的寶貴財富。
它是怎么服務于球隊的呢?
比如:數據統計可發現,詹姆斯在籃筐的左側運球時,多選擇投籃,而當他位于籃筐右側時,進攻方式則主要為突破上籃。這樣的數據統計就告訴防守者,當詹姆斯位于籃筐左側時,可以選擇緊身貼防他,封住他投籃即可,因為他不會從左側突破;而當詹姆斯來到籃筐右側時,則不能貼身緊逼,這樣容易被他一步過掉甩在身后,這時好的防守者都會選擇遠離詹姆斯兩步,因為他不會選擇跳投,無需留有封蓋的選擇,空出足夠的距離,反而能防備他突破。
幾乎每一個球員,都有相關的數據可以破解其優勢與局限。又比如,NBA統計姚明在籃下接球運球失誤的次數比得出結論,姚明右手接球時通常能運球三次,左手接球則只能運球兩次。這樣的統計規律告訴防守人,要想解除姚明對籃下的威脅,就要把他限制在遠離籃筐的區域,讓他必須運球三次以上才能來到籃下,這樣他往往就要失誤。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30支NBA球隊中其中有15支聘請了至少一位球隊數據分析師,他們一般會在比賽日上、選秀大會上和交易決定上提出重要的建議。而且,聯盟中的頂尖球隊都是自己專門的數據分析師,包括六大分區榜首球隊,魔術和小牛都雇有專職數據分析師,常駐球隊。數據分析對于球隊戰績的影響也已體現。在花精力進行數據分析的15支球隊里,他們的平均勝率達到59.3%,而沒有進行分析工作的球隊則只有40.7%的平均勝率。
想必,今后有體感追蹤的幫助,NBA球隊里的數據分析師,更有了分析的助手與依據。而體感追蹤進入賽場,也將進一步深化體育大數據進程。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20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