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前行之路,布滿深坑
3G都只是字面上的普及,4G來這么快,有意義嗎?這個坑,比牌照的坑更大,更坑人,消費者不樂意跳,運營商有本事綁架他們一起跳嗎?
4G的的確確要來了,而且就在今年。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明確提出,年內發放4G牌照。然而有趣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24日對媒體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提出4G牌照的申請。
4G牌照不是香餑餑?
為何沒有企業申請4G牌照?
一個可供備注的信息是目前國際4G標準主要有由歐洲主導的FDD LTE和由中國主導的TD-LTE兩種。在中國,TD-LTE的大旗由實力最強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來扛。
目前,中移動在15個城市建設TD-LTE試驗網,其中,寧波、杭州、深圳、廣州實現了主要城區全覆蓋并開始規模體驗,其余城市也已完成基本網絡覆蓋,而寧波、常州5月17日已啟動規模體驗。有消息稱,單是4G網絡基站方面,中移動今年預計投資就要超400億約達到417億元,而剛剛落地的2013年TD-LTE網絡無線主設備招標市場預計總投資就達200億元,這是4G產業鏈全面啟動的重要信號。另外,在4G率先展開試商用的城市,中移動也投入不少資源進行前期推廣。
龐大的戰略布局足以證明,4G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絕對是一個戰略級的大未來。申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對此尤為上心的自然是中國移動。
“‘4G終端’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國移動TD-LTE終端成員索尼M35t-SG隆重登場啦!它搭載4.6英寸1280×720分辨率屏幕、800萬像素主相機、支持NFC,并擁有黑白兩種配色,這樣的4G終端你心水不?”
22日中午,中國移動官方微博一條關于4G手機的“賣萌”消息,再度引爆業界對4G的猜測——牌照或許快要發放了。
更重要的猜測則是中國移動對于TD-LTE這一中國制式的勢在必得。
“在3G時代,中國移動是吃了虧的。”一位業內人士稱:
“拿到中國制式的TD-SCDMA牌照的中國移動,在整個3G時代一直被當年的小弟弟聯通所打壓,畢竟人家拿在手里的是WCDMA這個近乎國際通用的制式,蘋果、諾基亞、三星等主流終端都是支持這一制式的,而中國移動的支持終端幾乎都是從零起步。這一下子就把差距拉大了。”
而TD-LTE作為TD-SCDMA的“升級版”,以及其“國字號”的背景,顯然對于中國移動找回失去的領地極為有利。“吃了多年虧,中國移動一直在等著4G牌照發布呢!”上述業內人士稱:“別忘了,TD-LTE的研發過程中,中國移動一直是核心組成單位,這是優勢。”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更是宣布,TD-LTE產業已經成熟,中國移動到今年年底4G網絡要覆蓋百城。據了解,作為短板的終端已經取得突破。今年下半年預計將有十余款4G智能手機在中國上市,而中國移動正計劃今年9月份啟動大規模4G終端的采購。
然而這或許是一廂情愿。3G牌照的教訓依然歷歷在目。
“政府部門并沒有明確中國移動拿TD-LTE牌照,只是中國移動認為自己有能力拿到TD-LTE牌照。”TD聯盟秘書長楊驊說。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移動拿FD-LTE牌照的可能性也有,正如當年我國在上TD-SCDMA網絡時候,中國網通(已經和中國聯通合并)呼聲很高,然而陰差陽錯,TD-SCDMA牌照最終花落中移動。因此,在牌照沒有明確發布前,各種可能性都有極大概率,三大運營商是采用TDD、FDD還是TDD/FDD融合組,還存在諸多變數。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如果拿不到TD-LTE將意味著什么?
或許現在的大筆投入就都掉坑里了,還有它的復辟企圖。
消費者對4G無感
應對4G,其他運營商也在布局
7月19日,中國電信首個天翼4G試驗網在南京開通,首期規劃站點以亞青、青奧場館為主線,覆蓋全部競賽場館與非競賽場館;以交通、服務為補充,覆蓋機場、火車站和交通主干道;以歷史、文化交流為延伸,覆蓋南京主要風景區和高校。還將覆蓋900多輛亞青直通車、110輛青奧大巴,甚至南京市內部分出租車上也將實現4G接入。
這距離其拿出4G策略,不過一個月的時間。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聯通目前也已經開展FDD-LTE和TD-LTE的混合組網測試。
對于4G的前景,業界也是極度看好。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就認為,
“在系統設備及移動終端方面,4G網絡商用化已經具備條件,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爆發式增長以及需求迅速擴張的背景下,4G網絡將會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
這樣的豪言壯語也是有數據依據的。2012年我國的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是2.58億臺左右,同比增長167%,以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手機廠商發展迅速,華為和中興在世界各地承建了很多4G網絡建設項目,技術先進、經驗豐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3G用戶前不久已經達到3億,滲透率約為23%,這一數據支撐,讓4G的未來看起來極為可觀。
但這僅僅是業界的單相思。對于消費者而言,4G卻是一個很遙遠的事情,因為3G,都還沒有實實在在的去享受。
“新聞上說,電信4G的超快速度令人驚嘆,峰值速率可達100Mbps,下載一部500M的電影,不到一分鐘便完成了全部內容。單看數據,4G肯定比3G好。”移動互聯網用戶李倩冉說:“但如果換位到我們消費者角度思考,一分鐘就500M,每個月的流量費會如何?現在3G,一個月1G的流量都是刷刷的沒有了,我基本上拿著手機都在找免費WIFI,節約流量費,4G來了就來了吧,等資費足夠便宜再說。而且我也沒打算換手機。”
流量費用和手機購置費,無疑成為了橫在4G前面阻擋住消費者腳步的一道巨大的門檻。尤其是對于剛剛普及了智能手機,而且多為WCDMA制式手機,尚在為移動上網的資費憂心的絕大多數用戶而言。
3G都只是字面上的普及,4G來這么快,有意義嗎?
這個坑,比牌照的坑更大,更坑人,消費者不樂意跳,運營商有本事綁架他們一起跳嗎?
更多的坑
但不管情愿與否,4G必然會來。
“工信部不排斥任何一種標準,最終決定權不取決于我們,而在于市場。工信部將堅持技術中立的立場,根據企業申請情況和所具備的條件,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加快推動我國4G產業化發展。”祝軍說。
而橫在4G面前的坑,卻越來越深。
搜狐IT特約作者王云輝就撰文指出了兩個大坑。
其一是頻率。僅在運營商內部,從被叫停但仍有運營的小靈通,到2G、3G和即將發牌的4G,頻率資源相當分散,優質頻率的爭奪更是激烈復雜。未來小靈通的頻率處置、F頻段的博弈等等問題,都將牽扯太多的利益矛盾,有可能曠日持久,影響4G局勢。
其二是基站。經常有大量小區居民投訴手機信號差甚至沒有信號,但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另一些居民擔心輻射,拒絕在小區新建通信基站,甚至將現有基站強行拆除。而在4G時代,這個問題將更加嚴重。就目前的頻率劃分來看,4G所使用的頻率,它的穿透性普遍弱于2G和3G,這意味著未來它需要更多的基站。
這相輔相成的兩個大坑,毫無疑問將進一步扼住4G的脖子,讓其即使推行,也可能只是有限度的覆蓋和使用,無法真正做到全民普及,何況3G網絡,此刻也還沒有真正實現零死角,因為建基站,是一件非常花錢的事。
特別是在3G到底如何商用且盈利都還沒有得到解決的大背景下,更快的4G靠什么來賺錢養家糊口呢?“莫不是如3G時代那樣,靠給蘋果賣手機,做特約經銷加盟店那樣?”一位電信業內人士揶揄道:“靠賣終端來補貼家用、捆綁用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蛟S,比較可行的辦法只有一個,未來運營商首先要保證傳統2G和4G的并行,確保低端需求;同時,找到更多的4G商業模式,對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服務,實現資費的降低和使用的經濟性。但這僅僅是美好的景愿,并不符合國內電信運營商一貫的商業風格。”
在今年年初有關4G牌照發放的猜測中,“1+2”被認為是最主流的模式,即中國移動拿到TD,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自拿到一張FDD牌照。但現在看來,“3+2”模式更加靠譜,即三家運營商都將有一張TD-LTE牌照,電信、聯通還將運營各自的LTE-FDD網絡。
然而,無論誰拿到何種4G牌照,面前的坑卻終究一個都不會少,如何填坑或繞坑,還是直接跳坑,已經成為擺在電信運營商面前的一道比牌照問題更為復雜的必答難題,只是目前,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