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的蝴蝶效應
在發牌之前的4G眾聲喧嘩,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盡管有關各方早在今春三月就可能已經博弈結束,但是直到工信部在12月4日的下午正式落錘之前,很多人還是抱有幻想和期待。
1)FDD已經不再是關鍵的政治技術路線問題
即使三大運營商一段時間之內要統一制式齊頭并進的塵埃落定,依然還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這是現實。無論如何,就像美國人并不愿意看到中國的玉兔行走在月球上一樣,恐怕在一段時間之內任何一個運營商都沒有多少選擇,要盡快完成TD-LTE的建設和發展目標。需要提醒的是發改委在去年給TD-LTE定的發展目標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至少目前這個指標可以解讀為用戶數的目標,至少是新增市場的用戶數需要占到三分之二。
所以筆者曾經撰文分析認為如果三家運營商首先拿到了TD-LTE的牌照,至于FDD是否還應該發,或者什么時候發,已經不是關鍵性的問題。所謂4G的蝴蝶效應,也應是TD-LTE的蝴蝶效應。
2)三大運營商的企業心理回歸一致
如果企業是一個人的話,可以說,這一次三大運營商在心理上回到同一起跑線。在同樣話語的背景下,講述同樣的話。不會在有人覺得自己手里有一張更好的技術牌,也不會有人覺得替國家背負自主創新的負擔。三個基礎電信運營商都承擔一部分在電信技術創新領域的責任,并不是什么壞事,從2008年發牌之后的技術輿論環境看,國外的月亮總是比國內的圓的論調見諸媒體、海報、客戶的文案。當然,這不能全怪國外的月亮,自家的月亮不爭氣也是無奈的事實。
企業的心理預期回歸一致,就少了些怨氣、戾氣,有利于和諧競爭環境的創造。這是第一個蝴蝶效應。
3)政策支持將能夠一視同仁
政策資源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發展的重要資源,由于在3G時代的技術制式不一致,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部門,在出臺政策時總是左右糾結,既要站的更高(口口聲聲支持自主),也想飛得更遠(也不想丟了任何一個運營商的本地投資)。如何處理,有時候就變成了一門藝術。支持誰不支持誰, 弄得夾雜了很多不改夾雜的東西。
這下好了,要支持,就全支持,只要是扶持TD-LTE的政策,發三家運營商的公文可以片字不改的直接發了!
4)終端廠商無需再站隊了,把市場的交給市場
就像當年的蘋果核諾基亞,死活不理睬中國的3G標準,無論是出于當年的政治考量還是技術考量,我們無從確切而知。但是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則是,市面的機器被割裂性的分為移動版3G、聯通版3G、電信版3G,就是同一個蘋果被引入到中國,也因為運營商的不同,而被有意的閹割掉一些功能以避免支持其他運營商的網絡。
彼時,做何種制式的終端,不再只是一個市場問題而成了政治站隊的問題!
現在好了,三家運營商都有了同樣的網絡,讓市場的交給市場吧。
5)為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公益性和電信法的出臺打下了技術基礎
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業務,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公益性和基礎性日趨凸顯。但是由于網絡制式的牌照這一個夾雜著政治考量和市場選擇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幾年的電信改革歷史上始終未得到有效性的解決,給電信運營商走向公益性造成長期性的后果。這使得決策者在出臺行業管制政策的時候不得不瞻前顧后前狼后虎動彈不得。
即使被業內有識之士多次呼吁,也在全國人大的門口轉了很多圈的電信法遲遲不的出臺,我認為有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國電信行業的純技術的問題長期得不到合理的決策和選擇,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變得更復雜。
如今,困擾電信行業的最大的技術路線這一關鍵政治問題得到解決,為電信運營商走向公益性企業,以及電信法的出臺,提供了破題之機會。
6)社會將告別復雜的技術術語,電信運營商將變得普通化
未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將不再有哪家運營商的網絡技術好,某款手機是否支持某家運營商的網絡。技術差異性的將從老百姓的生活中消失,他們將更關心網絡體驗、資源、應用、服務。不會再有人關心用的哪一個運營商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