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產品設計之道:誰更便利,誰就是贏家
產品設計:便利是王道
老實說,這本就是個常識。
我一直不厭其煩的告訴那些有耐心來聽我勸的人,“便利”二字一定是首要的!你再怎樣千方百計讓客戶來使用你的產品,最后幾乎都會歸結到使用是否方便這個問題上。便利性甚至比產品成本的考慮更重要。只要稍微想一想,其實不難明白,這本來就是個常識。
誰更方便,誰就是贏家
什么才算是便利?提供便利,其實不過是讓產品“好用”:取用簡單容易,有使用的價值,不會讓用戶面對一堆選擇無從下手。至少對我來說,首要的一點是你的產品能幫我處理那些真正麻煩的瑣事——即使有些事兒實際上沒那么難辦,但我需要你。
隨便舉點例子吧:像谷歌的搜索引擎、蘋果的產品iPhone和iPad、蘋果的應用商店App Store、亞馬遜網站、數據庫管理系統mySQL、亞馬遜的網絡服務、社交網絡Facebook和Twitter和應用Instragram,它們都屬于創造了便利的產品。
最簡單的莫過于搜索引擎(原文指的是谷歌),你天天使用對吧?但你想過沒有,它的核心就在于,既有效,又不會讓你在眾多選擇里煩惱選哪個,它使用簡便,功能實用,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在數十億文件里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而且精確得讓難以置信。
iPhone和iPad呢,當然不會給你擺一堆選擇,而是直接切換到核心的OS層操作,獨特的OS操作系統實現了所見即所需。很傻瓜,又有很多實際用途,而且用起來簡單。試試其他操作系統和設備,大多數用起來都會讓你奇怪,為什么有的功能根本就“不好使”。對比之下,你就知道iPhone和iPad就是歸結到兩個字:好用。
下一個我要說的是應用商店。蘋果、Kindle和Steam都有自己的App Store,從字面看起來它們都叫“應用商店”,是可以囤些東西,但絕不會應有盡有,不可能你想囤什么都能在那兒找到。
不過,它們從來都容易取放,無論何時,只要你想用了,比方說半夜想買書了,到App Store里挑就是了。要是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玩半小時打發時間,可以到Steam的平臺玩Gone Home游戲。從自己家到出去玩的地方得走一段路,如果想路上順便玩“植物大戰僵尸2”的游戲,也很方便,找App Store。
這些“商店”,永遠不會亮出一大堆形形色色的選擇讓人眼花繚亂。蘋果的應用商店就沒有做任何演示,而是簡化了購買和反復下載一款軟件的過程,可能真的不費吹灰之力。
也許你會問,iTune商店、Shopify和Netflix呢?它們為什么也能做得那么好?那是因為它們讓購買這件事兒變得方便(比如根據用戶數據的推薦機制等),也就是說買家容易得到它們的視頻或者音樂流,它們便捷得多。
當然,如果你肯花時間在海量內容、節目成群的網站里面淘,通過一些可信度不高的渠道找,或許也可以免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完全有這個可能。但為什么要浪費時間,還有感染病毒的風險?而且說不定什么時候突然蹦出一個彈框廣告,不小心點擊了之后立即就要你掏腰包付費宰你一筆,這又何必?所以,誰更便利,誰就是贏家。
便利的結果是:讓用戶上癮
在亞馬遜的網站購物,次日就可以送達,而且號稱最低價。即便售價并不是市面最低的,你也會選擇亞馬遜,圖方便也要選它啊!
用了mySQL這套數據庫,建立數據驅動服務就容易了。它肯定不會像甲骨文的Oracle 12c數據庫那么強大,能提供一些超級特色功能,但它建立數據庫很簡單,用起來也方便;而且,它并沒有著重于強調一些特色功能。那些特色功能在其他領域倒顯得挺重要,但大多時候顯得很雞肋,比如交易等。
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向大家提供簡單存儲服務Amazon S3。利用這種服務,可以存儲任一類型的文件。如果你使用了亞馬遜的彈性云端服務Amazon EC2,就可以根據需求調整虛擬服務器的大小,還有很多超級有用的服務用起來也很簡便,至少對開發者來說更好使。而且,購買這類服務只需要一張信用卡,不需要別的,方便得很。
Facebook和twitter代表的SNS社交服務,讓我們和朋友家人溝通起來很方便,而且它們容易上癮。便利的東西就是有這種使人上癮的魔力。你可以在這樣的平臺追蹤自己感興趣的人,可以向大家展示家里寵物狗的可愛相片,永遠不必擔心公布一些東西還可能牽扯到數不盡的麻煩事。
假如你要創辦一家公司,我打賭你必須首先考慮是不是可以為目標用戶提供便利。把便利擺在第一位,你的公司就更有可能生存下去,也更有可能收獲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