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2.0,其實是超級App的平臺化
最近,“開放平臺”又火了。同一個概念,兩年前的重心在開放,今天的重心則在平臺。
2011年,3Q大戰后的騰訊宣布開放,當時焦點在于開放的態度是否堅決、有多堅決。到今天,開放已經成為互聯網平臺的標配,人們關注點則轉移到了平臺上,因為移動互聯網來了。
與傳統互聯網一樣,移動互聯網的開放路徑也是從應用到平臺。但目前來看,所謂的App開放平臺還在嬰幼期——考慮開發、運營、流量互補等全部環節(應用商店、手機助手、地圖類平臺是單純的發行平臺),目前稱得上玩家的只有兩個:微信和UC。
上周,騰訊和UC分別開了一場關于開放的發布會。騰訊主打開放平臺的移動化,除了微信平臺,未來移動游戲平臺、應用寶、騰訊手機管家、手機QQ瀏覽器等也將 納入了騰訊的開放計劃中;而UC則推出了“UC+”——由網頁應用中心、插件平臺以及應用書簽平臺三部分組成,為開發者和傳統網站提供移動互聯網的運營服 務
超級App是個有趣的話題。目前來看有很多疑問,但不管這種形態***能走到哪一步,都是移動互聯網***輪大躍進之后,業界對于躁動形勢的重新權衡。
移動開發新陣地
提到移動互聯網的開發,一個固定的思維定式是:分成兩個團隊,iOS和Android一起做了。如果再讓他們抽出資源、甚至完全轉移陣地來做App平臺的接入,那就必須找到能說服他們入伙的理由。
最現實的理由是移動互聯網當前的大背景。智能手機用戶新增率開始放緩,跟著App Store一起邁入五周年的App經濟仍處于***期,但一些負面趨勢已經顯現:留存率和使用率——用戶使用時長不斷向少數幾個高頻App集中,其他大量長 尾App幾乎無人問津。這種矛盾在研發推廣費用暴漲、商業變現不明朗的情況下變得更加尖銳,針對App創業的資本也從“撲倒”變成了“觀望”。
對很多開發者來說,開發App已經是件得不償失的事了。
解決方向有兩個:減小成本,提升價值。基于超級App的應用開發看上去就填上了這兩個方向:開發成本和用戶獲取的難度都比傳統App小得多,價值層面則得到了高活躍App的流量補助,潛在發行機會超過AppStore這種形式。
就像我在《一個無App主義者的意外生還》里說的:
事實上,用戶需要的是服務而不是一個App,他們并不在乎具體的實現形式是什么。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格局也許會是:少量超級App+大量基于超級App的插件和Web(滿足各種通用需求)+大量垂直小眾App(包括游戲)。
招商銀行、南方航空這些傳統服務商已經將微信平臺視作移動網站、移動App之外的新陣地。所以蔡文勝才會說:未來一半的App都能夠被微信公眾賬號替代。目 前來看,這可能還是一種很夸張的措辭,但長遠看確實是有可能的(4.5版中加入的自定義菜單在形態上算是邁開了一大步)。
UC這次發布的“UC+”中有一個網頁應用中心,主打WebApp這種“超前”形態;還有一個插件平臺接入的則是APK(Android傳統App),即傳統App中只需要加入幾行代碼,就能與UC瀏覽器結合調用,獲取流量增值。兩者結合,同時囊括了兩種形態應用的接入。
變重還是變輕?
這是一個最有爭議的問題,因為用戶體驗是一個很感官的東西。
如 果你現在去各個渠道(AppStore、微博、論壇等)找用戶對于一些超級App的評價,就會發現有些話是這么說的:越來越臃腫了,這TM不是老子想要 的。的確,當產品功能越來越多,UI交互設計難度就會遞增,尤其是在屏幕更小的手機上,稍有不慎就可能給用戶帶來焦慮感。
“所以App就應該垂直,功能多了就拆出來,別疊加。”這是很多產品經理下意識給出的解決方案。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是轉移了用戶的焦慮感,而并非消除——想想手機桌面上堆積如山的App,還有隔三岔五的升級……
能減輕或者消除這種焦慮的架構其實就是“開放”本身,或者說定制化。例如,“UC+”只保留并強化***層的瀏覽功能,其他所有功能全部“Web化”、“插件化”、“書簽化”,潛伏在外圍第三方開發者那里,由用戶自行選擇添加。
也就是說,App本身的輕重是可控的,用戶體驗是與自身感官需求完全匹配的——承重能力強者可隨便添上幾百個插件,極簡主義者就只保留一個瀏覽器內核吧。
微 信應該也是同樣的思路在平衡“重與輕”的矛盾,但困難之處在于尺度如何把控。IM的強關系社交屬性決定了其私密性極強的基因,這其實是與“開放展示”的屬 性是相悖的,很容易造成用戶干擾——這也是為什么騰訊不斷更改公眾平臺政策,并且直到都沒有推出公眾賬號展示或推薦機制的原因。
此外,能夠允許接入的應用類型也是有講究的。這一點我在《微信、UC瀏覽器和百度地圖的平臺化生存意見》一文中提到過:
平臺向左,臃腫向右,決定走向的根本因素就是平臺化過程是否尊從了產品主基因。因為基因定義了產品要解決的核心需求,以及所對應的目標用戶群。
因此,一旦App開始平臺化,同樣也必須遵循這個規律——提供目標用戶群需要的周邊服務,解決與核心需求配套的周邊需求。否則,就是無意義的功能堆砌。比如,一個天氣App,加入“穿衣建議”功能就非常合理;但如果加入游戲頻道,那才是“臃腫”。
超級App是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生態環境下自然演進的一種結果,能夠突破應用商店、操作系統的鉗制與第三方進行初步的聯結,互補互利,至少從形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這種演進是可以被指望的。
當然,對開放者的態度也很重要。就像電影《教父》的一句臺詞:不照顧好家人的男人,根本就算不上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