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商業化“跑步前進” 打通關鍵支付環節
在阿里巴巴戰略投資新浪微博3個月后,終于有了實質性大動作。
據新浪內部人士透露,近期會有與阿里合作的大數據挖掘新產品發布,開啟雙方賬號互通,“最快本周正式推出。”
不再局限于“多了一個大廣告主”,與阿里的賬號互通,意味著新浪微博在大數據挖掘上,獲得了強援。
另一個利好消息是,新浪近日獲得了支付牌照。
在微博正式商業化一年多以來,從拿手的品牌廣告到信息流廣告等,新浪不斷嘗試各種路徑。
作為新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作為“微博”的代名詞,新浪在其中的獲益仍未達到外界預期。
打通了支付環節,與阿里合作大數據挖掘,是否會成新浪微博商業化快速發展的新契機?
大數據掘金獲強援
在與阿里巴巴戰略結盟3個月后,“阿里浪”終于給新浪微博商業化帶來實質性內容。
“最快本周正式推出。”新浪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期會有與阿里合作的大數據挖掘相關新產品發布。
4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成為盟友后,預計未來三年阿里將至少為新浪微博帶來3.8億美元的營銷和社會化電子商務收入。因此,與阿里的合作,被業內期待為新浪微博商業化的“分水嶺”。
但迄今為止,新浪微博目前對接給阿里的資源還僅是廣告位,數據沒有打通,仍以導購的方式向淘寶引流。
幫5買CEO尹汝杰表示,這種模式下,淘寶利用的是自己的站外廣告系統,與新浪自己的用戶數據毫無關系。
用戶在瀏覽微博時發現基于過去淘寶購買記錄的推薦商品,一定程度提升了用戶體驗,但大家更期待的是“預測性、智能化、人性化、更匹配的推薦”。
“新浪不是沒有在做,只是雙方賬號打通還需要時間。”新浪內部人士表示。
移植門戶盈利模板
2012年年報顯示,新浪微博的收入構成與其門戶類似,同樣是以廣告收入為主。
在今年2月公布的2012年財報中,新浪首度公開了微博收入——2012年全年為6600萬美元,其中廣告收入占比為77%——新浪將廣告主導的門戶盈利模板延伸至了微博。
與此同時,2012年新浪對微博的投入達1.6億美元。2011、2012兩年下來,新浪已前后對微博砸下2.8億美元。 2
012年4月,新浪微博注冊用戶突破3億后,新浪CEO曹國偉宣布微博正式啟動商業化。
此后,率先推出的是微博展示廣告平臺系統,當時新浪嘗試加入了社交推薦元素,根據用戶興趣愛好做出篩分。
不過,網頁微博廣告位置十分有限,對于移動端更是如此,小屏幕被廣告信息占據將威脅用戶體驗。根據美國互聯網巨頭Facebook和Twitter的經驗,新浪微博引入了信息流廣告系統。最開始嘗試的是一款名為“粉絲頭條”的產品。
2012年奧運會期間,“粉絲頭條”在小范圍內測試。新浪通過測試發現,信息流廣告效果要遠強于展示廣告,前者比右側的微博展示類廣告效果提升了10倍左右。
此后,新浪微博商業化重點從品牌展示廣告向信息流廣告轉移。
“信息流”擾民?
從品牌展示廣告向信息流廣告轉移,新浪微博自此被冠以“勇于騷擾用戶”的頭銜。
經過幾場推介會和小范圍測試,“粉絲通”于今年三四月份亮相。
與此前的“粉絲頭條”不同的是,“粉絲通”不是只有關注對象的廣告出現在粉絲信息流中。即是說,它僅僅是隱藏在信息流中的廣告展示模式。
新浪方面稱,廣告系統“粉絲通”包含了大數據挖掘,廣告引擎推廣會考慮到用戶需求相關性。
艾瑞咨詢分析師楊雪斌認為,“粉絲通”意在打動國內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廣告主,龐大的社交媒體流量卻對其很有吸引力。
然而,新浪微博自此的形象卻從極力“避免騷擾”,轉而被冠以“勇于騷擾用戶”的頭銜。
一位新浪微博用戶表示,自己平時著裝都是“動物園”范兒的,卻莫名其妙會接收到有關“奢侈品”的推廣微博。
“這段時間我們背負了極大的期待,很多用戶以為大數據挖掘可以快速完成。事實上,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需要逐步推進。”新浪相關人士解釋稱。
為什么會給用戶造成上述煩惱?即刻搜索研發部副總監胡濕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用戶數據不足是其中一個原因。“智能精準的廣告推送依賴用戶本身產生的數據,而喜歡發微博的活躍人群在微博注冊總人數占比呈現二八現象。”
胡濕認為,新浪可以考慮更多數據合作,通過與其他平臺打通,完善和豐富用戶數據。
如胡濕所想,新浪即將通過與阿里的合作,獲得更為豐富的用戶數據,廣告精準度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