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軟件即服務更吸引誰?
亞馬遜Web服務問世七年,軟件即服務業務模型爆發,甲骨文最終也難以免俗,通過其旗艦數據庫產品開始云計算之旅。本月初,甲骨文發布了令人期待已久的甲骨文數據庫12c版本,稱其為為云設計的***款數據庫。誠然,這一點取決于甲骨文對于云計算的定義。
甲骨文12c提供了大量的功能,比如多租戶和地理分布式負載均衡/故障恢復等,看起來都是非常的“云化”。如果企業想要構建一項云服務或者尋求升級現有的云服務,這些功能的確很吸引人。但是如果是希望構建軟件即服務的創業公司,現在什么都沒有,那么***的期望是快速傳播開倆,而甲骨文12c企業版本的價格列表上每個處理器4.75萬美元的價格有些不合理,因為只有這個版本能提供多租戶功能。

甲骨文數據庫12c
即便企業愿意為這個價格買單,也意味著必須要開始處理某處的物理服務器,或者可以在微軟的Windows Azure云上托管我的數據庫。而如果企業出于某些原因希望變更數據庫層或者對應用做出改變,可能還需要更多的靈活性。
上文描述的企業類型就是云計算企業的案例。生機勃勃的創業公司可以在AWS上構建應用,瘋狂的成長起來,開始成功。從某個角度看,云計算的真髓就是自由,自由的選取***的工具,可以隨意修改搭配直至滿足我們的需求,如果不需要了或不適用,可以完整的替換下來。
出于這樣的原因,開源云盛行開來,并不僅僅是為了下企業。企業現在差不多都在逐漸脫離企業軟件,來實現業務的自動化,淡然也并不是說不需要企業軟件了。如果Facebook、谷歌、Twitter和其他的新型互聯網參與者都不能找到所需的合適開源軟件,他們就會自己構造,隨后將其開源化。
公平的說,甲骨文12c想要吸引的客戶類型可能并不是哪些創業公司或者熱衷網絡的企業。全球的大型企業有很多大型且重要的應用都需要大型且重要的數據庫。如果甲骨文是最安全、最穩定且性能***的選擇,花這些錢完全值得。
Salesforce.com為例,可以在昂貴的甲骨文軟件和硬件上標準化,因為其用戶增長量完全可以預期,而且可能稍晚一些時候就會換數據庫。這樣做非常昂貴且耗時,尤其是如果任何客戶發生宕機,那就要遭受公眾的口誅筆伐。
Heroku是Salesforce.com2010年收購的平臺即服務廠商,當時Heroku已經創辦八年時間,現在運行著300多萬應用。它是基于PostgreSQL構建的,隨著技術的成熟在不斷的升級其性能。
購買大企業的產品對于采購人員來說很穩妥,中規中矩。然而,某種意義上的云架構是多租戶且分布式的,而且理想上應用可以作為一項服務來交付。那么,如果它運行在Exalogic盒子里或者你不能微調代碼,又或者你需要畫上一大筆錢來保證其終生的運行又是怎樣一副光景呢?
此外,云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套特性集。云應該是可以讓軟件工程師和架構師更換到一個開源數據庫,或者更多數據庫,一些通用的功能可以構建到產品的基礎中,可以演變擴展成核心的內容,而且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
這樣做沒有本質上的隊和錯,但是如果要在開源數據庫和12c之間選擇的話,企業應該將技術看作是一種創新的工具,也是業務發展的舞臺。企業要為未來做好計劃,不僅僅是維持現有的工作,還要考慮未來如何增量調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