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徹底改變App Store的iOS開發者
我們與 app 交互的方式已經被一群聰明的開發者所完全改變,他們的共性是對 app 都有各自獨到的見解。下面就是其中最***的八位。
Loren Brichter
Tweeite 不是 iOS 上***個 Twitter 應用,但它的干凈、簡單與直觀卻使它在眾多同類應用上脫穎而出,并最終被在 Twitter 收購、重新包裝之后,成為 Twitter 的官方應用。在 Tweetie 上,Loren Brichter 首創了“下拉刷新”這一如今大家都已習以為常的特性。(Loren Brichter 已經拿到了“下拉刷新”專利,稱不會濫用)
在 Twitter 工作一段時間之后,Brichter 覺得應該為自己工作了,于是 iOS 上又一款獲得蘋果設計獎的游戲Letterpress橫空出世。Brichter 證明了他對每個 app 的設計都有獨到的見解,Letterpress 新的 UI 簡單而清晰,可以將設計中的極簡主義發揮到了***。
Marco Arment
從最早的Instapaper,到之后的The Magazine,再到現在的Bugshot,Marco Argent 不斷地在挑戰自己,超越自己。一直被模仿的 Instapaper 的效仿者中還包括蘋果自帶的 Safari 瀏覽器。The Magazine 是真正意義上為移動設備設計的雜志應用,主要針對 iPhone 和 iPad,目的是希望改善雜志下載的機制,同時提升蘋果新特性之一 Newsstand 的質量。而最近推出的 Bugshot,則是他針對廣大開發者,希望為他們謀福利的應用。
Steve Demeter
Steve Demeter 是***個讓世人意識到個人獨立開發者影響力的人。當時,也就是 2008 年 7 月,App Store 還是個新玩意。盡管大家既有需求又有興趣,但直到 Demeter 宣布他開發的解謎游戲 Trism 在 2 個月內賺了 25 萬美金時,大家才恍然大悟。Trism 最開始只是免費提供給越獄社區下載的游戲,如今卻是每個獨立開發者都夢寐以求的應用。而 Trism 的續作 Trism 2 也將在今年推出,相信將再次引起轟動。
Gentry Underwood
和許多開發者不同,Gentry Underwood 的***個應用 Orchestra 并沒有大紅大紫(Orchestra今天已宣布關停)。他本想做一個協作性的 To-do 工具,失敗之后很快做出調整,最終推出了如今熱門的郵箱應用Mailbox。Mailbox 的開發思路在從手機端做起,而不是從 PC 端,Underwood 將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為什么”上。為什么用戶想要或者需要一個新的郵件應用?這個回答的過程讓 Underwood 決定將 email 變成一種 To-do 工具。這個概念不僅征服了用戶,而且也促成其被Dropbox所收購。對于 Mailbox 的成功,Underwood 將其歸結于對用戶體驗的極度關注——一個永遠不能被低估的品質。
Silvio Rizzi

作為Reeder的開發者,來自瑞士的 Silvio Rizzi 是最早認識到移動設備上 RSS 的魅力以及如何改善移動設備上的閱讀體驗的人。盡管Google Reader已經關閉了,但 Reeder 繼續扛起 RSS 的大旗。Reeder 的流暢性和設計感,再加上手勢操作,讓它受到了眾多擁簇,也讓 Rizzi 最終決定推出 iPad 和 Mac 版本的 Reeder。而把 Reeder 帶入 Mac 的舉動,甚至比蘋果希望在 Mac 中加入更多 iOS 元素的想法更快了一步。這樣的洞察力和遠見,也是 Reeder 能夠一直保持其優良的品質,吸引更多人喜歡的重要原因。
Mike Matas
早在 iPhone 推出掀起移動革命之前,Mike Matas 就是開發和設計領域的一號人物了。作為創立數字圖書制作公司 Push Pop Press 的創始人,Matas 一直致力于獨立出版業。雖然最近公司被 Facebook 收購,但并不影響他做出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來。目前 Push Pop Press 唯一的移動應用是為美國前副總統 Al Gore 制作,介紹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書。在 Push Pop Press 之前,Mataas 是 Mac 上 Delicious Library 和智能溫控器Nest背后的重要人物,在蘋果工作時有參與了 iPhone 和 iPad 的 UI 設計。
Kevin Systrom(右)和 Mike Krieger(左)
你還記得拍照沒有使用濾鏡的年代嗎?盡管實際上這并沒有幾年,但這兩個人一起創立的Instagram卻完全改變了我們照片分享的方式,甚至把地球上***的社交網絡 Facebook 都嚇得手足無措。在 Instagram 小有名氣之后,Systrom 的一個舉動后來倍受人稱道:他將整個隊伍保持得小而精,這才使得 Instagram 永遠保持穩定和流暢,并最終取得成功。到底是 Instagram 將濾鏡、設計和網絡效應這些因素***地結合在一起,才最終改變了社交網絡的格局?還是碰巧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了對的事情?或許每樣都有一點吧。
Phill Ryu
Phill Ryu 拿得出手的應用可不止一個兩個。從最開始的閱讀應用 Classics,到加入應用開發商 Taptaptap 之后開發的拍照應用 Camera+ 和游戲 The Heist,再到最近參與開發的 To-do 工具Clear,他開發或參與開發的應用可列出一長串。這些應用不僅推進了移動應用的發展,還將它帶到了我們從未發現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