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賽通阮曉迅:增強競爭力有賴于企業內功
51CTO:斯諾登曝光棱鏡事件同時也透露,美國安全局長期對中國進行監控。您對此怎么看?
億賽通阮曉迅:網絡安全已經不是新問題。過去多年間,英特爾、微軟等公司曾經被反復質疑。美國在互聯網安全方面對中國發起的攻擊的說法眾說紛紜。此事件讓我們又想起之前美國在互聯網安全方面對中國發起的挑釁浪潮:2010年初,美國某個公司罔顧中國用戶利益,以黑客攻擊為借口推出中國。2013年初,美國某家安全公司無端發布報告稱上海浦東存在中國網絡間諜組織等。可見,美國對中國的監控應該很早就已經存在。他們通過本土的系統,聯合其他設備廠商進行數據監控,值得人深思。不管如何,美國極力加強其在網絡空間的霸主地位已經是有目共睹。
51CTO:您怎么看待目前的互聯網監控的全球趨勢?
億賽通阮曉迅:目前全球互聯網的用戶已達到17億左右。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大踏步前進的。根據這一發展趨勢,互聯網監控力度也會不斷加強。有消息稱 6月18日,德國將在5年內投入1億歐元,加強對互聯網的監控。因此,未來互聯網監控會在法律的框架內、規避用戶對監控設備的質疑、不侵害用戶的隱私。
51CTO:棱鏡事件將谷歌等9大互聯網公司推上風口浪尖,從這件事擴展開來,國外安全廠商在國內會不會受到該事件的影響?
億賽通阮曉迅:從棱鏡事件發酵的事態來看,科技企業所受的影響很難因否認參與而避免。根據國外廠商的不斷出現的事件,在風口浪尖的時間里,國內企業在選型方面可能更傾向于本土產品。
51CTO:如果棱鏡事件會讓中國安全產業有一定改變,哪一細分領域的安全廠商最容易受到影響?
億賽通阮曉迅:安全廠商分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內容安全和數據安全幾種。從這些領域來看,內容安全和數據安全不會受到什么影響。因為對數據直接的防御手段就是對數據加密。加密不是一種新型技術,它是自古就有的安全防護手段。它通過改變數據原本內容的形式來達到安全防護的效果。信息時代,數據受到的危險多種多樣,但最直面的威脅還是數據竊取和窺視問題。如果有了加密的防護,那些窺視者和竊取者在接觸到數據之后還必須破譯數據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信息。
51CTO:棱鏡事件后,企業需求有沒有增加或改變?這是否意味著國內安全企業的新機會?
億賽通阮曉迅:企業對數據機密信息的防護需求一直呈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這企業對數據核心機密信息防護的需求只會遞增,不會減少。棱鏡事件也只是美國網絡監控的冰山一角,企業需求不會有多大影響。
棱鏡門引爆信息安全,國內安全企業或將迎來機會。是否借網絡安全這張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對于技術架構的企業來說,有賴于企業自身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