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的到來,繁華了互聯網,疏忽了差異
移動互聯網悄然改變三大領域
賈敬華指出,國內3G的發展推動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逐漸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消費習慣,模糊了原有IT和通信行業的界限,也給傳統行業帶去了令人震撼的顛覆。
用戶行為的改變,進一步導致附著在移動互聯網的產業價值鏈發生改變。其一,數據流量業務對傳統運營商的語音、短信業務替代性增強,在運營商的收入結構中 貢獻越來越大,對運營商的業務、運營、營銷等構成考驗。其二,移動互聯網強力打破運營商與終端廠商、互聯網企業之間的藩籬,后兩者紛紛跨界而來將觸角深入 到原本封閉的電信行業,以安卓、iOS為代表的操作系統和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正不斷蠶食運營商的市場。
在改變通信行業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悄悄地顛覆和重塑傳統行業的規則。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認為,公立機構占主流的行業移動互聯網市場機會潛力巨大,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能力,互聯網企業可在傳統產業建立有競爭能力的業務。
產業鏈參與者需立足優勢找機會
來自摩根史丹利的報告預計,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產業規模獎創造現在互聯網產業規模的十倍。賈敬華認為,前景美好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將運營商、終端廠商、內容服務提供者推上同一個舞臺,產業鏈各個參與者需要立足自身優勢尋找機會。
其一,電信運營商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傳統的語音、短信業務收入放緩,同時受到互聯網公司、終端廠商的迅猛沖擊。不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技術優勢依舊鮮 明,加上數據流量業務漸漸崛起,運營商實現業務轉型,完成自身在行業巨變中的救贖有了新的抓手。有分析指出,運營商的出路在于深挖數據流量的價值,向有限 的無線網絡資源要效益。
其二,對于終端廠商而言,行業迅速洗牌、競爭更加慘烈的現實考驗著它們的綜合實力。國內手機廠商面臨的品牌缺失、同質化競爭、互聯網公司逐漸深入等因素不斷擠壓終端廠商的利潤。對此有分析指出,“終端+服務”和“終端+內容”的模式或成終端廠商布局的方向。
其三,移動終端數量驟增,其發展潛力也為內容提供商所認識。目前諸多內容提供商已經開始布局移動互聯網,并廣受用戶的歡迎。但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移動互聯網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且缺少殺手級應用,產業的健康發展呼喚內容提供商打開思維,不斷創新。
吸引伙伴打造平臺或是出路
得益于手機上網人數的急劇增長,業內人士對移動互聯網的前景普遍抱有樂觀期待。但事實表明,全球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仍舊模糊不清,產業鏈參與者正在摸索著前進,這或許是當前移動互聯網讓人倍感煩惱的地方。
一方面,用戶為應用服務付費的意愿不強烈。來自CNNIC的最新報告顯示,84.6%的手機網民在過去半年內沒有為任何手機網絡產品付過費,且付費服務還大都集中在游戲和小說上,比例為63.7%和30.3%。
另一方面,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主要盈利模式有電商、廣告、付費下載等,生硬的收費形式阻擋用戶使用各類互聯網應用。另外,當前同質性內容較多,可替代性強,手機網民可選擇范圍較大,直接降低了付費意愿。
當前移動互聯網雖然面臨收費窘境,不過市場參與者顯然熱情不減,并嘗試前向、后向收費等多種收費模式。分析人士指出,未來移動互聯網前景光明,爭奪行業 話語權角度宜從打造平臺、切入細分市場等角度進行布局。對于實力強大的運營商、終端廠商,可以立足自身優勢,打造以己為中心的開放平臺,發揮產業鏈合力與 其他對手競爭。而對于實力相對薄弱的廠商,則應切入細分市場,避開慘烈的競爭領域,以差異化的優勢滿足部分用戶需求,從而分得移動互聯網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