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6年過去了,為什么企業軟件還這么爛
企業軟件的壞名聲已經有些年數了, 但就在6年前, Khoi Vinh 的一篇文章就企業軟件為什么這么惡劣引發了討論. 不久后, Jason Fried 跟寫了一篇文章 “Why Enterprise Software Sucks“. 隨著150多個評論出現在兩篇文章和更多關于此的博客發表,這個話題一下子爆發起來。
我認為重溫這個話題和從那時候起該話題取得了什么進步(或者沒有)是有趣的。
首先, 大部分企業軟件都是難以使用的, 但Khoi優雅的闡述了:
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并且做了一件很簡單的諸如提交報告、更改工資扣繳這樣的事--或者你去大公司申請工作,就是這樣事都會使你感到非常糟糕的用戶體驗,你就會 大聲罵出來了 .
企業軟件的問題:大約2007年
挖掘下這些文章和評論就能發現一個共同的主題。由Jason, Khoi 和其他很多人所指出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企業軟件的購買者不是每天都使用它們的使用者。技術的購買者關心的是穩定性,安全性和功能列表。他們找的軟件要易于部署,易于維護。好的用戶體驗至多是有了更好,沒有也無所謂的東西。
更進一步說,Jason認為企業軟件都是為了銷售出去而優化的,針對的都是買家,而不是用戶。這就帶來了“用戶體驗次于功能列表,未來承諾和吹噓之言”的臃腫軟件。
最終在采購部門的興趣和IT部門、實際用戶之間產生了斷連。 于是也就不難看到我們最終用到爛軟件了
企業軟件的現狀 2013
那么,這六年間有什么改進呢?“很多”,但是也,“沒那么多”。
從積極的角度講,企業軟件和軟件運營模式(SaaS)有了很多的產品創新。雖然還是有很多的糟糕軟件,但是在很多領域都涌現出了很不錯的新選擇(比如:Zendesk, Okta, GoodData)。在軟件商業模式上也有了創新; “bottom up” 式的采購意味著用戶現在繞開采購部門,自己購買他們自己的軟件。這也趨勢了一些企業軟件類別變得更加的“為消費者著想”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比如: Yammer, Box, Asana)。
不過在企業內部也進行著緩慢的變革。可買到的軟件已經不再是問題的重點。緩慢的采購逐漸成為了阻礙企業買到好軟件的罪犯。這是由一下幾點所鞭策的:
遺留系統與升級周期:
企業軟件很爛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很多企業還在用1990年代(或者更早)的軟件。講傳統的企業系統布置起來是昂貴費時的,而且要做很多的定制化。一旦他被布置完,就會被很多的軟件,工作流和處理過程所依賴。隨著時間推移,它就成為了關鍵點和承重墻。 企業都固守在他們的系統內,只要他們還在“運行”,就完全不敢動分毫。(比如:Windows Xp)
建立信任需要時間:
信任同樣是個大問題。企業已經聽說了“SaaS”和“云”10幾年了,但是直到最近幾年,SaaS才成為企業關鍵系統的一個可行的選擇。不管軟件多好,信任都不會很快的建立起來。企業仍對安全性和穩定性持懷疑態度,還有很多疑問、困惑和害怕。這個現狀在企業中還很常見。“沒人因為選IBM而被炒掉”。
遺留系統與升級周期:
企業軟件很爛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很多企業還在用1990年代(或者更早)的軟件。講傳統的企業系統布置起來是昂貴費時的,而且要做很多的定制化。一旦他被布置完,就會被很多的軟件,工作流和處理過程所依賴。隨著時間推移,它就成為了關鍵點和承重墻。 企業都固守在他們的系統內,只要他們還在“運行”,就完全不敢動分毫。(比如:Windows Xp)
建立信任需要時間:
信任同樣是個大問題。企業已經聽說了“SaaS”和“云”10幾年了,但是直到最近幾年,SaaS才成為企業關鍵系統的一個可行的選擇。不管軟件多好,信任都不會很快的建立起來。企業仍對安全性和穩定性持懷疑態度,還有很多疑問、困惑和害怕。這個現狀在企業中還很常見。“沒人因為選IBM而被炒掉”。
企業軟件的未來:
企業軟件的未來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有些曲折。
世界上習慣于網上(移動端)應用的顧客越來越多。幾乎所有人都上 Facebook。一般人的手機上都有超過50個的應用。 他們對日常工作中使用類似工具的需求增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企業客戶的消費只會增長。這可以說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需求。
更何況,企業對創業者、投資人及記者的吸引力已開始變強??梢哉f,我們面前將是新的一輪長達數年的激烈競爭。
英文原文:Why Enterprise Software Sucks: 6 Years Later
譯文鏈接:http://www.oschina.net/translate/why-enterprise-software-su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