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挖掘讓PE/VC更高效 LinkedIn成最佳工具
就如何使用大數據捕捉下一個大趨勢,帕蒂爾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以下是采訪概要:
問:數據可以幫助甄別脫穎而出的公司嗎?
答:我們發現了很多有趣信號,人們可以用它們來理解更大的趨勢變化。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分布式代碼托管網站GitHub。這項服務允許人們進行協作編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GitHub社區關注和使用技術的情況。就拿新編程語言Scala舉例。如果你觀察GitHub上Scala集會和使用Scala語言的參與者總數,就發現它顯然有了很大的發展潛力。一旦我們看出它的普及情況,就會直截了當的告知客戶公司存在的問題:它們無法將這種技術規模化。最后我們幫助建立了TypeSafe公司,讓使用Scala開發軟件變得更簡單。
問:使用數據挖掘,投資者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答:其中一個挑戰就是風投真正關注的是團隊。你不是投資那個領域(或技術),你是投資那個領域里面的人。
這種與人相關的東西無法在數據中捕捉到。你必須找到正確的環境。那里有很多經驗豐富的人。
問:對于投資者來說,哪些數據是非常有用的?
答: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LinkedIn。你去參加一個會議之前,就可以對一個人的信息有所了解。別人還可以了解你的信息,這將幫助你與其他人在信息上達到更加平等的水平。
問:邁克爾?劉易斯的那本《點球成金》,講述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使用數據來招募球員的書,對于風投資本家有沒有借鑒意義?
答:我很認同《點球成金》中做的事。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完全依賴于數據,我想我們在做的事也是這樣。困難不在于某段時間內數據相關的所有問題。如果你想尋找下一個扎克伯格,這才是真正的難點。
問:為什么這是難點?
答:沒有前導信號。發現下一個主要創始人,我們通常沒有數據信號。哪怕是要發現未來15-20年內的優秀四分衛,也是很難的事情。
問:數據如何讓投資快人一步,贏得時間?
答:最好的風投公司不會去搶先獲得某個人。你要做的是認識到市場風向什么時候開始轉變,或者是什么機遇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風投不像是對 沖基金交易,后者只要說:“讓我們開發個超級智能的算法。”對沖交易很講究時效,但風投不是這樣運作的。風投更加講究協作,整個過程也更長。
問:分析公司過程中,哪些非現實數據來源是最為有用的?
答:衡量人們技巧和激情的穩定信號。它能找到讓整個團隊運行起來的人。另外找一個符合公司文化的專業人士,這是非常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