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陳金培:云計算是互聯網服務 不存在“私有云”
原創中國云計算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在國內已經有一些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阿里云、盛大云、百度云等為國內的用戶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的服務,而微軟、IBM、亞馬遜等國際IT巨頭公司也在中國緊鑼密鼓的行動。世界末日過去了,我們的生活依舊,而云計算也經歷了沸沸揚揚的炒作期,進入到落地實踐。
近日,記者采訪了阿里云云計算業務總經理陳金培,在為2012年做總結的時候,陳金培給阿里云打了八十分,“80分是因為有很多公司已經把他的業務放在阿里云平臺上了,沒得到的20分是因為我們的產品還未做到***,服務體系也不是那么完善,這將是明年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
阿里云云計算業務總經理陳金培
阿里云是“被逼出來的”
近兩年云計算技術很火熱,很多公司為了抓住趨勢而成立云計算公司,而其中成立最早的阿里云的初衷卻不是這樣。
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打造公共、開放的云計算服務平臺,早在2007年的時候,由于阿里巴巴集團的業務量很大,淘寶、支付寶、B2B幾個平臺已經是全球***的平臺,已經沒有一個IT廠商可以為阿里巴巴集團提供很好的IT解決方案,無論是IBM還是Oracle,因此阿里巴巴集團決定自己來做。
陳金培介紹說,“我們是被逼著做的!我們有一個目標,就是要用技術來支撐淘寶、支付寶和B2B三個平臺的繼續增長。直到2009年,我們發現,不光阿里巴巴集團需要云計算,整個社會都需要云計算,云計算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經濟的基礎設施。”
于是,阿里云希望為整個社會打造一個新一代的基礎設施,獨立出來阿里云計算,為國內用戶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
2012主打三大產品 2013主推伴侶服務
阿里云的云計算平臺稱為“飛天開放平臺”,基于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提供彈性計算、存儲和數據庫、大規模計算服務。在2011年7月,阿里云推出了***款服務云服務器,為各行業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在2012年,阿里云推出了三大存儲服務,即開放存儲服務(OSS),開放結構化數據服務(OTS)以及關系型數據庫服務(RDS),在這些基礎設施服務的基礎上,阿里云還提供了一些云計算的伴侶服務,如云盾、云監控等。
在這一年多的發展中,究竟哪些產品是阿里云重點推廣的產品呢?陳金培告訴記者,“云服務器、OSS和RDS是我們今年三個最重要的產品,也是用戶量***的產品。”在今年的阿里云開發者大賽上可以看出,眾多的開發者都以OSS產品為基礎平臺,通過API接口開發出相關的周邊應用。
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阿里云推出了彈性計算、存儲、大規模計算以及一些其他的云計算服務,但是陳金培卻表示今年推出的產品還是比較單一,“雖然用戶可以直接登錄阿里云官網就可以獲得服務,但是每個產品都需要逐一去選擇,明年會在整個產品設計上有所改進,讓用戶更容易的將不同產品進行組合,變成自己的整體解決方案。”其次,在明年阿里云還會豐富更多的產品線,推出更多的伴侶服務,其中就包括CDN服務,陳金培表示,“CDN服務不會單獨售賣,而是把它變成云服務器、存儲服務的伴侶服務,讓用戶的體驗更好。”陳金培保證,阿里云推出的CDN服務將會成為中國市場上***質、***規模的CDN服務。
中國有能力做云計算的不超過三家
云計算是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云計算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無論是阿里云、百度云,抑或是谷歌、亞馬遜,都是互聯網公司,陳金培認為,“云計算天生只有互聯網廠商可以做,因為云計算本身是一個互聯網服務。只有互聯網級別的計算規模才可以達到足夠大,而云計算服務也是通過互聯網方式提供的,如果企業沒有經驗和基因是不可能做的,我覺得中國有能力做云計算的公司最多不會超過三家。”
對于現在的云計算模式里公有云、私有云的概念,陳金培并不認同,“在我的概念里,云計算就是互聯網級別的計算,不存在所謂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界定,私有云只是用到虛擬化技術,還是一個企業級的解決方案,并不是一個平臺。”
2012年被稱為是云計算實踐元年,阿里云也逐步進入到落地的行列中,但未來云計算的發展道路還很長,挑戰也會多,“阿里云憑借著自己的飛天開放平臺,以及阿里巴巴整個集團的生態圈,將為更多的用戶提供云計算服務和其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