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結構:新愿景 新格局
云計算為網絡運營商創造了新的財源。然而僅僅簡單地在基礎結構上管理傳統應用程序作為服務云,網絡供應商無法保障財源滾滾,用戶無法實現成本優勢。因而,云必須創造更廣泛的價值來滿足萬眾翹首的期盼。
分布式SOA云:全新的結構
云的愿景勾勒了一個完全現代化的IT結構,一個能夠徹底取代以往應用結構的IT結構。我們暫且把這種云結構稱為分布式軟件適應云結構。這種結構整合了當下流行的SOA理論,應用組件,云托管和分布式信息。有了分布式SOA云,企業用戶可以把應用組件托管給云,利用云來增加軟件組件實例以提高性能。這樣,即使在流量超出負荷,甚至內部IT無法聯接的惡劣條件下,網絡運行性能都能夠得到提升。分布式SOA云也具備了托管服務功能,這樣現代化的智能聯網就形成了。有了智能聯網,云和網絡的操作將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大顯身手。
擴展云SDN功能
云結構的藍圖少不了聯網。云與聯網需要取長補短,相互輝映。SDN是目前市場上最能代表發展趨勢的產品。但是SDN的概念需要得到擴展,才能涵括所有應用程序接口。除了中心數據庫,SDN要擴展到其他數據庫,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控制云體驗,這是目前SDN發展未觸及的盲點。
結盟——不可逆轉的趨勢
未來云從設計著手,實現統一。幾十年來,通訊公司通過PSTN和TDM協議成功實現統一多元的通訊服務。但是,這類服務在設計上只強調了連接性能,忽略了通過連接只能電腦部件來傳遞聯網體驗。
不少標準化組織試圖推進云設計統一,但是收效甚微。原因顯而易見,大家出發點不一致。目前大家致力于創建各種機制來分享功能,實際上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機制,來建立共享功能。未來云結構設計的發展方向可以歸納為:用戶只需要插上電源,就可以享受安全可靠的云體驗以及各種程度的資源共享。
盡管云市場對上述問題早有察覺,我們至今仍沒有得到權威結論。在云概念百家爭鳴時期,沒有一家言論可以統治市場。只有云服務提供商相互監督,相互影響,正確引導,云的概念才會***未來***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