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Android中國負責人談谷歌封殺阿里云OS事件
前Android中國區負責人林斌
沸沸揚揚的谷歌與阿里云OS事件開始平息。不過,圍繞谷歌與阿里云OS事件的討論仍在繼續,業界普遍擔心Android走向閉源。前谷歌Android中國區負責人林斌在與騰訊科技交流時指出,Android不太會走向封閉,因為Android閉源最大受害者是谷歌。
作為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Android中國區代言人,對于谷歌封殺阿里云OS事件,林斌有不同角度理解。在他看來,谷歌此次舉動更重要的是強調Android的兼容性。
林斌認為,保持Android系統兼容性有重要意義,產業鏈上下游均能受益。如果隨意修改底層參數,將導致Android系統出現分裂,并使功能機時代J2ME系統悲劇在Android身上重演。因此,保持Android兼容性,不光是保護Android生態鏈,更是保護用戶體驗。
當前不少廠商基于Android二次開發推出自己的手機OS,如HTC Sense、三星TouchWiz、華為Emotion UI、小米MIUI等。還有廠商如中興稱要做獨立手機操心系統,阿里更是在遭遇谷歌重拳打擊后準備投入2億給云OS業務,欲在手機OS領域與Android分庭抗禮。
對此,林斌指出,單獨再做一款獨立手機操作系統非常不易,Android從誕生到現在歷經10年,谷歌依然只是在投入。國內如果想做一款成功的手機系統,必須在性能、參數、功能等方面超越所有同類產品,給用戶提供絕好體驗,并堅持開放和長期投入,否則很難成功。
前車之鑒——不步功能機時代J2ME系統后塵
盡管阿里云在此次與谷歌較量中吃虧,但拋開成見和民族情緒,阿里云在這場風波中的舉動并不光彩。谷歌憤怒有3點:阿里對Android改動,且不承認是Android;對安卓應用不能完全很好兼容,將可能導致安卓陣營分裂;阿里云應用商店中有很多盜版應用。
Android之父Andy Rubin就公開指出,阿里云系統融合Android運行機制、架構和工具。阿里云應用商店中很多是Android應用,其中還有盜版谷歌應用。阿里云明顯融合Android機制,但它的不兼容性卻破壞開放手機聯盟(簡稱OHA)規則。如果阿里云想要從Android生態系統中獲益,就必須選擇兼容。如果選擇不兼容Android,就不必期待OHA成員的支持。
作為Andy Rubin的前同事,林斌對谷歌的做法表示理解。林斌指出,Android是徹底開源的系統,任何人和公司都可修改Android系統,并使系統內核發生改變,但這會導致一些原生系統上能跑的應用或游戲在衍生系統跑不動或出現問題。特別是Android在快速迭代時內核在快速完善,衍生系統改動太大,就可能跟不上Android發展,或需要花費很長才能更新到新Android系統,最終會傷害用戶體驗。
以早期功能機時代的J2ME系統來說,每個廠商都在改JAVA系統,衍生出幾百個不同的J2ME系統,每個系統都很像,但每個都不兼容。這導致一款應用可以在一款手機上跑起來,但在別的手機上就跑不起來,最終惡果是導致J2ME系統沒有做起來。
鑒于這一點,谷歌要求廠商在改動Android時進行兼容性測試。林斌說,兼容性測試的好處除保護Android生態鏈外,更保護產品體驗。沒人希望做一款系統,外面幾十萬個應用跟游戲在手機上不能跑。“即使處在廠商或公司利益上看,做兼容也是很重要的用戶體驗考慮。”
林斌目前為小米科技總裁,小米同樣擁有基于Android系統的手機OS--MIUI。與阿里云不同,MIUI非常強調對Android系統的兼容性。“MIUI確實對Android系統幾層都進行修改,但改動的同時會先考慮兼容性。比如說SDK可以增不能減,否則會導致一些應用跑不動。”
實際上,對于此次阿里云OS修改Android系統后的應對措施,國內已有不滿。有觀點指出,這次阿里云事件,阿里先是祭出技術牌,發覺不妙后就打出“開放牌”,將中國互聯網缺乏契約、偷換概念、輿論炒作等問題更“坦誠”暴露于世界,并可能導致其他OS廠商遭殃。#p#
前路漫漫——國內出獨立手機OS道路艱難
阿里云遭遇谷歌重拳打擊在讓人哀嘆其不幸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在當前iOS、Android、WP三大手機系統之外,國內如何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手機操作系統。
飛漫軟件CEO魏永明認為,國內很多所謂的手機OS只是基于Android第三方ROM,如同一個人換了一身衣服那樣,并非是真正的手機操作系統。另一種是修改已有開源操作系統的內部代碼,做了優化或去掉別人的東西,添加自己的內容,如阿里OS。這種做法如同整容,的確動了些刀子,甚至改變性別,但人還是那人,沒有動根本。
魏永明指出,真的“自主”操作系統,必須要有自己的靈魂,只有這樣,不管換什么衣服、是不是經過了整容,那人還是那人;而一個真正“自主”的操作系統,必須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一個開放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封閉的生態系統。
目前國內真正要做自主手機操作系統的也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政策的制定者,另外一個是大型企業的決策者。一個是為了國家安全,一個是為了面子,阿里巴巴顯然是后者。
作為Android系統的親身參與者,林斌不僅在Windows做過多年研發,也曾在谷歌做移動服務工程師,林斌深知做自主手機操作系統不易,稱這需要有五年十年的決心,而且不光要做出很牛的系統,更要能吸引全球工程師為系統應用,這樣生態鏈才能健康起來。
以Android為例,盡管如今如日中天,實際上Android已研發10年。谷歌通過超強的感召力吸引全球開發者為之開發應用,一直到今天Android依然還在投入期。而微軟即便擁有更深厚的資源,并且也愿意加大投入,WP系統依然相差甚遠。
實際上,無論是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還是360董事長周鴻祎均認為,研發出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建一個生態鏈。
林斌認為,一旦閉源對Android產業影響將非常大,但最受傷害的是將是谷歌。因為一天130萬用戶在不斷激活Android手機,里面很多是用了谷歌搜索、地圖服務。而且一旦Android閉源發生,廠商完全可以用Windows,或廠商自己做獨立OS,或廠商直接拿最后一次開源的Android系統繼續演進,成為新的Android接棒人。
“今天Android是開源的,我們覺得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得更快,而且更能保證用戶體驗。”林斌說,以對Andy Rubin了解,谷歌未來會對Android持續開源。顯然,小米暫時并不會如中興、阿里巴巴一樣做獨立手機操作系統。但一旦Android封閉,MIUI將獨立開源向前走。
谷歌與阿里云OS事件風波#p#
以下是專訪前谷歌Android中國區負責人林斌實錄:
騰訊科技:您本人在谷歌負責了很長一段時間Android系統在中國的運營和推廣,現在關于阿里云OS和谷歌之間糾紛你來我往有好幾輪,外界普遍對目前狀況一頭霧水,我們希望您從負責Android在中國發展過去的經歷,談談目前Android產業鏈到底是怎樣的現狀?
林斌:我不太方便評論阿里跟谷歌的事情,我倒挺愿意分享一下我在谷歌中國負責Android應用的經歷,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是Android在中國的代言人。我和Andy Rubin在Android發展過程中都深刻體會到,Android發展下去最大挑戰是如何能夠保護整個Android生態鏈完整。
Android是開源的,所有代碼都開放,任何一家只要稍微有點研發實力的公司和個人就可以把代碼下載下來,改完后發布出去。Android徹底開放,因此面臨挑戰在于:當很多公司或者個人改動Android系統,跟原來內核產生變化,尤其是系統上設計的SDK發生改變后,一些原生系統上能跑的應用或游戲在衍生系統里就跑不動,或者是跑得起來,但有各種各樣問題。
更早之前,在功能手機時代有一個系統叫J2ME。J2ME最早號稱基于JAVA,JAVA也有標準,大家程序寫完了就可以在所有JAVA操作系統里跑起來。可是后來J2ME出來后變得每個廠商都在改JAVA系統,改得衍生出來幾百個不同的J2ME系統,每個系統都很像,但每個都不兼容。
每只手機上都有不同版本的J2ME系統,一款應用可以在一款手機上跑起來,但在別的手機上可能就跑不起來,這也最終導致J2ME系統沒起來。
意識到這一點,Andy Rubin做了幾件事情。一個是要求廠商在改動Android的時候必須要過兼容性測試,這個不是強制的,是建議,兼容性測試能夠測出你系統跟原生系統的兼容性,會測出分數告訴你是100%兼容還是90%還是80%,什么地方不兼容也可以告訴你,你可以根據測試報告來改動,最后能夠做到100%兼容。
兼容性測試的好處除保護Android生態鏈外,更保護產品體驗。因為沒人希望我做一款手機或系統,外面幾十萬個應用跟游戲在我手機上不能跑。如果這樣,用戶不會買你的東西。Android號稱到今天有50萬應用和游戲,如果因為不兼容在用戶手機上跑不起來,這是對用戶最大障礙。當時我即使處在廠商或公司利益上看,做成兼容也是很重要的用戶體驗考慮。
第二個Android做的事是在快速推薦Android系統演變,快速迭代增加新功能。早期Android系統剛出來時有很多問題,但Android在快速迭代,最早從1.0、1.1、1.5、1.6、2.0、2.01、2.1、2.2、2.3,然后4.0、4.01,大家可以數,應該大概到今天為止是4年了,但是前面2.3之前只用2年不到時間,每半年就有新版,快的時候3個月就一個新版本。
Android在快速迭代的時候內核在快速完善,一些人或公司把Android原生系統做了分支后改動太大,有可能就跟不說Android發展,這樣他的系統就永遠很難,或者是花很多時間才能跟進到新Android系統里去,最后傷害的還是用戶體驗。
拿Android1.5的系統舉例,如果用戶做了很多改動,在改動完后發布產品,這時Android已經升級到2.1,原來改動系統還在1.5上,你要升級到2.1,你要花很大研發精力去升級。改動越大或者越不合理,要花的精力和時間就越大,有時候甚至根本沒辦法跟進最新系統。那你的用戶就永遠在1.5上。
基于當時在谷歌的工作經驗,我們出來做MIUI的時候,我們就特別關注兼容性。我還記得很早的時候,小米只有幾個工程師,我們就跟大家討論說,兼容性是第一的,因為Android系統設計還很合理,內核是一個很完善的層,上面有SDK,有界面層,界面層的定義、每個參數的使用都很清晰,再上面是應用層,我們改動的MIUI確實在這幾層里面都有改動,但是改動的同時我們會先考慮兼容性。比如說SDK我們可以增加不能刪減,因為一刪減如果有應用到那個SDK你就跑不動了。一些參數的定義我們是嚴格按照原來Android的要求。
所以在MIUI設計上我們一直強調兼容性,從兩年前做MIUI開始,剛開始用的是2.1,后升級到2.2,升級到2.3。我還記得我們2.3的升級,我們一個部門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就完成了。所有MIUI的功能就從2.1升到2.3。4.0上來,4.1上來我們也只用了兩三周。這其實跟整個系統設計是有關,這樣的升級速度跟MIUI的兼容性有很大關系。
MIUI跟上一個新系統往前走,本身功能在不斷迭代演進。這是跟公司對兼容性的重視以及工程師對兼容性的重視落實到了工程設計里面體現出來的。
一個新的手機系統,你如何讓全世界的幾萬、幾十萬的工程師為你這個系統做游戲和應用。這個問題其實很大了,比如說我是工程師,我想做一個游戲,我選擇哪個平臺做,第一肯定想iPhone iOS,因為用量很大。那第二呢?到今天位置肯定是Android,但更難的問題是,在四年前,2008年Android剛剛發布的時候,有多少工程師愿意為Android開發應用,那個時候安卓沒有幾款手機機型。
騰訊科技:谷歌與阿里云OS關于Android糾紛爆發后,您特別強調MIUI對Andorid的兼容性,這應該和您以為在谷歌的經歷有非常多的關系吧。
林斌:應該是有百分之百關系,保護Android生態鏈是我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如果Android用戶體驗做得很差,那應用也肯定不會很多。我覺得從創業公司來講,做產品的第一要素是要保證好的用戶體驗,至少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到這一點。作為一款基于Android的應用,MIUI當時的切入點就是如何把用戶體驗做好。
我們剛開始選打電話、發短信、聯系人,還有主頁這四個應用,但是當我們在修改Android應用層時,我們有可能會觸碰到Android的內核功能,萬一觸碰這些功能,改了這些代碼之后,有可能造成不兼容,別的應用在MIUI上跑不起來。所以在他們改動第一行代碼前,大家有很強共識,說改動一定要百分之百兼容Android。
所以在研發MIUI第一天開始,到現在跑了108周。他們多是在定期做CDS測試,這中間我們也發現有一些版本有兼容性問題,很多用戶在不同渠道,在論壇反饋一些不兼容問題,在我們內部研發團隊里一反饋我們馬上就把它排進日程進行修復。
我覺得這是MIUI在一開始對兼容性重視,到今天我們CDS過的比例還很高的原因。是能保證這個系統,無論別的功能體驗怎么樣,但是兼容性是最好的。用戶在用MIUI的時候,他要安裝任何的游戲,任何的應用都能跑起來。
騰訊科技:像這一次谷歌和阿里云之間的風波,很多人認為,谷歌可能要以儆效尤,防止其他人去破壞Android整體性。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不可避免的也要強調做一個操作系統,您怎樣看待國內企業去開辟一個跟Android不同的系統?
林斌:我當年在谷歌挺理解,甚至還非常認同Andy Rubin的使命感。我覺得Andy 做Android想達到的目的是能做出把移動互聯網最核心功能做到足夠好,大眾都能用上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意思是它不單指功能很強大,同時還能夠有上網、在2G、3G、4G網絡,在Wi-Fi環境手機成為用戶上網的各種網絡服務的一個中心。
而且Andy Rubin的目的是以最低價格讓任何人都用起來。所以為什么Android開源,為什么Android免費,這兩點就是希望Android平臺能夠為世界每一個人提供這一機會,即使你不用很多錢就能夠買到一款非常好的智能手機,能夠上網,能夠玩各種游戲。
當然Android的成功還有一點是谷歌強大的投入和推進支持,剛開始給開發者足夠的信心,我要開發一個游戲,除了iOS我相信谷歌,我先選用谷歌的Android,我為Android開發游戲。
Android手機越來越多了,開發者就會越來越多,就是這么一個原因是Android快速起來。
大家覺得Android是谷歌的,其實Android就是一個開源項目,某種意義上,谷歌只是開源項目里面的其中一元,貢獻到Android開源代碼里面有很多家公司。在這樣一個系統底下,在一個開源的系統里,能夠把我們擅長的發揮出來,對創業公司來講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兼容性跟做用戶體驗很好的系統,這兩個不沖突。大家千萬別覺得我一拿Android,改了就不兼容了,其實大家看一下在國外很多例子,像HTC還有三星做的系統,摩托羅拉也有,他們都有自己的設計,都跟原生系統不同,可是都是兼容Android。
所以我覺得Android作為開源是已經給像小米這樣的創業公司提供了很好創新機會,同時也有足夠多自由度,能夠讓我們在上面做很多東西,同時還能保持兼容性。要做一個全新操作系統,很多企業都有這個想法,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自己挺敬佩這些企業的,因為做一個系統挺難,因為我在Windows做過好多年研發,后來去谷歌做移動服務工程師我也做了很多年。做一個系統是很難的事情,把一個系統做穩定,做扎實。
回去看,Android大家覺得做幾年就出來,其實Android做了很多年。我跟大家說一下有多久,Andy Rubin應該是2003年成立的一家小公司,干了兩年了,2005年被谷歌買去,所以在買去之前就已經干了兩年,那時大概十幾個人。2005年谷歌買進后又做了三年,2008年發布的。其實這個系統從剛開始做到真正發布,做了五年時間。2008年發布的時候還很差,我自己當時還在谷歌,用過之后覺得真的很爛。我說這怎么跟iOS競爭,這個是天跟地的差別。
Android真正快速發展是在2010年1月份,所以如果拿那個時間點去算,這是一個穩定的,質量很好的,可用的,體驗非常不錯的系統,跟早期在剛開始2003年,花了差不多7年時間。投入、決心、工程師要求需要耐心和非常高投入。所以做一個操作系統很不容易。
更難的如何能夠在這7年時間,假設7年有人做成一個非常牛的系統,不斷的能夠吸引全球的工程師為這個系統應用。這樣你的生態鏈才能健康起來。這個可能還不是工程團隊的能力就能決定的。包括這個企業,這個產業的推動,以及工程師對你的信心,都挺不簡單。
騰訊科技:我看到網上有一種說法,現在強調自主操作系統的有兩類人,一類是政策的制定者,另外一個是大型企業的決策者。一個是為了國家安全,一個是為了面子。這種情況下,比如說像中興提出要做手機操作系統,像阿里巴巴現在也宣布把阿里云OS獨立出來,還投資兩個億也去這個系統。您覺得這種做法能行之有效嗎?
林斌:我不去評價這些企業,不過我的內心感受是如果要做好一個操作系統,第一要做好長期投入準備。手機操作系統不是兩三年能做出來的,沒有五年十年的決心一定做不好,而且這五年十年是純粹投入。到今天其實Android的系統谷歌還是在投錢,沒有掙到錢。所以都已經差不多將近十年了。這個投入是巨大的投入,所以要做好這個準備,它是一個長期投入。
騰訊科技:谷歌對Android項目投資多年,像現在要宏碁取消與阿里云OS合作,說明他對Android的控制量還是挺強,這也會讓國內一些企業擔心。
林斌:我不好評論谷歌出手的動機在哪里,我無從猜測,我知道的信息跟大家都差不多。我唯一的解讀就是谷歌還是希望能夠盡力保護Android的生態鏈。他是擔心如果有好多分支出來,最后Android會成為過去的J2ME。整個Android系統就完全不兼容,然后開發者就不愿意為Android做應用,那么這個系統就消亡了。我覺得谷歌擔心肯定這方面的。
但是對真正要做系統的公司來講,第一個長期投入,第二個還是要全面的,百分之百的從如何能夠做到一個非常完善,質量非常高的,絕對能夠保證用戶體驗的系統出發。我覺得國家支持很好,知識產權很重要,安全也很重要,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做一個系統能不能起來,這些是輔助原因,不是核心原因,如果為了這個理由去做一個系統很難做好。一個操作系統要做好,必須要從用戶,這個系統做出來以后,性能上、參數上、功能上各方面超越所有的同類產品,然后給用戶提供絕好的體驗,這是最重要的。
離開這一點,別的輔助都沒用,做一個跟安全的系統,用戶覺得不好用,也白搭。有了這兩點決心,還得有一些小運氣,就是你做出來了之后,開發者是不是信服這個系統,這里面還是很微妙的,然后還是給你的應用做研發。
騰訊科技:現在外界有一種猜測,說谷歌在這個事情上下重拳,可能是另外一些警告,像三星這些企業也做手機操作系統,多少對三星等有敲山震虎的感覺。
林斌:這個我還真不好評論,我了解的谷歌對兼容性要求其實挺簡單,第一,谷歌希望系統會過CTS,我相信這也是目前事件爭議點比較大的地方。這個系統能不能過CTS。第二,谷歌對中國這個市場的態度比較奇怪。這也跟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國有關系,但是在全球市場谷歌是希望廠商都能過CTS。
第三,谷歌可能會要求廠商簽“反碎片化”的協議。這個協議含義是每個廠商有義務不要把Android碎片化,就是不要分支出一塊跟Android完全沒關系,自己在上面不斷做功能。
還有一個要求,在商務上谷歌會要求廠商預制谷歌的服務,比如說谷歌搜索、地圖、應用這些服務,反過來會有一些好處,他會允許你在手機上打谷歌logo。這些谷歌服務在西方國家還是很流行,一般的手機用戶可能都需要。所以這也是用戶體驗的方面。還會給廠商優先代碼權,所以這是在中國以外的市場谷歌對這個系統的保護。
騰訊科技:中國市場對谷歌來說很特殊,比如說這次阿里和宏碁的合作,可能這個手機就是在國內賣,也用不著谷歌一些相關的系統,甚至都可以不用CTS兼容性測試。
林斌:這個事在這點上我也覺得挺詭異,沒有辦法判定這個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宏碁這款搭載阿里云OS的手機是否賣到國外我不知道。谷歌跟宏碁的合作是什么關系我沒法做出判定。
騰訊科技:有阿里內部人士稱,阿里云OS研發部門已經刪除了底層里面和谷歌Android有關的任何字樣。是說這里面OS自己做的話,可能專利是繞不開那個門檻是嗎?
林斌:其實Android現在也繞不開專利問題,蘋果跟三星專利訴訟里面很核心的其實還是Android專利。但是因為谷歌不做硬件,所以蘋果告的是做硬件廠商,告了三星,三星手機里有很多應用層面,他們有幾個軟件專利判定蘋果贏了,比如通信錄回彈專利在早期Android上就有,Android早期就在某種嚴格意義上是侵權iOS,但后來Android把它拿掉。三星依然保留,這導致三星在這個專利上侵權。
做一個新的OS專利肯定會是一個問題,一旦快速起來之后,蘋果、微軟這樣的擁有很多專利的公司他們都會盯著,就像Android,Android小的時候也不理,等你大了他肯定會管的。
騰訊科技:您覺得像這次阿里云跟谷歌的這一場風波,他給國內的這些做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是要做手機操作系統的企業什么樣的啟示,您和Andy Rubin應是挺熟,有沒有做過溝通?
林斌:沒有,絕對沒有。這個事我覺得最核心的還是系統兼容性,從我們這個角度,尤其我們做MIUI兩年下來,最大的心得體驗還是,保證兼容性讓自己產品更容易被用戶接受。我買一款手機,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Android游戲應用都能跑,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要做一個完全兼容Android,又不是Android的系統,這個工作不容易。你想Android系統多少行代碼,2900萬行代碼,別看一個小手機那么小,3000萬個代碼在里面跑。去想象一下不用它里面任何一行代碼,自己重新再做3000萬行代碼,跟Android完全一樣兼容。
無論怎么樣,今天的Android生態鏈已經形成,幾十萬的應用存在,對用戶來講,買Android手機,或者買另一款產品,能夠有機會使用這些應用和游戲,這是對用戶購買這個產品一個核心的原因。所以我覺得這一點做好,其實對企業本身有好處。
騰訊科技:大家其實還是非常擔心,現在Android給開發者的權利越來越少。如果有一天Android真的閉源了,那這些基于Android的手機OS怎么辦?
林斌:MIUI也有這個擔心,哪一天如果Android閉源了,那MIUI怎么走。以我對Andy Rubin的理解,Andy Rubin是一個絕對開源者,我不相信在這短短幾年他會改變主意說,有一天Android不開源了。當然他哪天不在谷歌呆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一旦閉源其實對谷歌也是非常不利的事,這是我的判定,不等于說他不做,但是也有可能他不會做。
如果一旦閉源對Android整個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影響,廠商為什么還要用Android呢,
為什么不用Windows,或者有廠商自己做一個,或者廠商直接拿最后一次開源的Android系統再往前繼續演進,然后成為Android的接棒人,接過Android開源繼續演進Android。
如果其中我剛才講的這幾種情形發生,而且大規模發生,受到損害最大的是谷歌,因為谷歌一天130萬用戶在不斷激活Android手機,里面很多是用了谷歌搜索、地圖服務。
一旦有前面這幾者出現,或者一個又開源又免費,Android卻堅持不開源,而廠商都需要一個開源的系統,能夠做一些差異化的定義,或者有人真的接過原來Android的系統不斷往前演進,成Android真正的推進者。這反過來其實會損害谷歌的利益。
騰訊科技:但如果谷歌堅持Android開源,但比較擁有很大權利,此次能打阿里云OS,下一次打其他廠商,那怎么辦?
林斌:我覺得谷歌可以打任何Android產業鏈廠商,但谷歌一旦不開源,前面講的三者情形出現,那廠商就可以不做Android,不用谷歌服務了,可做一套全新系統出來,生態鏈也會成長起來。這個前提是能有一家公司有能力把新系統做起來,可能小米愿意做這個角色。
今天Android是開源的,我們覺得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得更快,更能保證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