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資回報率:用數學理論支持IT管理者的云預算投入
譯文又到了跟首席財政官(簡稱CFO)申請云服務資金預算的時候了,世道艱難啊,項目不好批。公司預算的蛋糕就這么大,各位準備好跟其它部門的主管們展開競爭了嗎?財務管理者們最希望看到的是投資回報率(簡稱ROI),缺乏強有而力的證明肯定很難從這幫家伙手里摳出錢來。現在好了,一篇題為《從客戶角度計算云服務投資回報率》的文章橫空出世,為我們這些苦哈哈的技術人員指明了出路。只要一步步按照文章指導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我們就能得到云服務(無論是公共云還是私有云)物有所值的上佳證據。
由IT安全及審計專家組成的ISACA機構日前對云計算投資回報率進行了系統調研,并根據計算得出了確切的財務支出與效率回報結果。“我們在計算過程中考慮到了投資成本與預期收益兩大關鍵要素,并得出了令人欣慰的評估結論,”報告指出。
云計算投資回報報告的作者之一,比利時IT企業Smals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兼ISACA比利時分部總裁Marc Vael給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他認為,計算公式的出現是為了幫助企業用戶正確定義云技術領域的“投資收益”。舉例來說,如果云計算項目的引入所帶來的成本節約與新增收益總額預計為90萬美元,那么減去投資成本后的實際凈收益為30萬美元。再除以投資成本60萬美元,即可得知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為50%。
“投資收益”這個變量包含的概念很多,例如“代替了基礎設施或設備維護人員”等傳統企業網絡所必需的執行要素。此外,“新的營收”前景也應該被考慮進來,因為云平臺供應商所帶來的服務及應用程序可能會賦予企業前所未有的“廣泛市場號召力”以及“全球影響力”,Vael指出。這也正是IT專家一直致力于說服企業決策層積極接受云類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ISACA公布的云計算投資回報率指南還提供了一份詳盡的云計算潛在支出清單,其中列舉了前期投入、追加支出以及項目終止成本等一系列值得認真探討的云服務開銷項目。企業在迎接“云時代”時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準備”工作,業務環境變化、供應商管理水平等因素也是可能影響項目費用的重點內容。此外,“項目終止成本”也是開銷中的大頭,一旦我們出于各種原因需要將業務恢復到企業內部設施或其它供應商處,所帶來的支出也要加以準確評估。
總結了這么多現實問題,下面我們共同來尋求解決辦法。有些問題所涉及的具體財務信息會包含在企業用戶與云服務供應商的合約文件當中,但還有一些需要我們花點心思才能搞到手,Vael解釋道。在這份指南文章中,作者還提到了“商業挑戰”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例如與企業現有IT基礎設施不兼容、安全性及一致性問題、供應商依賴等云技術領域的焦點問題。
ISACA云計算投資回報指南旨在涵蓋與云技術相關的各類服務模式,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以及軟件即服務等等。它將云服務劃分為私有、社區、公共及混合四大類型,并分別評述了各類型在部署方面的異同。
圍繞云計算展開的其它主要財務概念為“總體持有成本”(主要包括‘采購、操作及維護等項目的總體支出’)以及“凈現值”,所謂凈現值,是指“早期資金投入項目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價值縮水現象”與“內部回報率”的加權考量。ISACA指南同樣為這些標準提供了計算公式。
盡管把一切財務投入都嚴格按照公式計算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但大家始終應該牢記一點:當IT部門或其它業務部門站在企業CFO或者高管層面前為自己爭取經費時,計算結果是對方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打動人心的武器。對于某些對技術投入嗤之以鼻的糊涂領導,我們需要嚴謹的結論作為后盾,Vael表示。他同時建議大家嘗試在企業中尋找“中立的一方”,并從他們的立場出發審核預算方案。這樣才能確保每個人所提交的預算都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計算,真正讓假想中的“美元”從規劃階段就統一起來。這樣一個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是幫助企業制定正確決策的重要輔助機制。
原文鏈接:http://www.networkworld.com/news/2012/080612-cloud-roi-261431.html?hpg1=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