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要求選擇合格云計算應用
大量軟件廠商都聲稱自己已經在“云”中了,但是,同時都忙于搶占市場,有些廠商可能會忽略云計算供應商和云應用應該具備的很多要求,導致云應用的很多優勢都沒有得到真正實現。
Workday的CIO Steven John在其博客中總結了云應用的十個關鍵要求:
1. 真正的多租戶。
這是SaaS交付架構真正地消除了傳統軟件許可證更新模式的很多問題的證據之一。多租戶保證每個用戶都能使用同一個版本的軟件。這就意味著在軟件更新的時候,不會用用戶被拉下或遺忘,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這還可以促進和其他使用相同版本軟件的CIO之間的知識和資源分享。
2. 由廠商管理的定期更新。
云應用應該是定期更新的軟件的唯一版本,而且更新要針對所有用戶,每年幾次,并且不需要額外付費。應用的更替時間也不能太固定,比如四年一次,因為行業還在不斷地進步和創業,而且業務合作伙伴和客戶不會等著我們去更替應用。我們需要能跟得上我們的合作伙伴,而不能停下來等他們跟上。
3. 按需的無縫整合。
云應用應該能夠降低成本、時間、已經與現有定制和按需應用的整合風險。作為用戶,我們應該期待云供應商可以提供整合的平臺和工具、強大的合作伙伴系統以及任何我們所需要對無痛整合的支持。
4. 業務驅動的可配置性。
云應用應該具備高度的可配置性,這樣IT機構就不必負擔昂貴的定制化(傳統軟件被夸大的優點),而業務人員也可以配置滿足機構特別需要的流程。但是還需鑒別選擇各種配置類型的能力。
5. ***的數據中心和安全。
云應用供應商應該能夠提供***的安全和數據隱私,至少要比用戶自己做得更好,而且不需要額外付費。安全措施包括物理、網絡、應用、數據級安全、以及全面備份和災難恢復。供應商還應該注意合規要求。
6. 高性能、可持續的IT架構。
供應商應該維護高性能的IT架構,包括數據中心和數據庫、運營系統、網絡以及用于運行云應用和管理客戶數據的存儲系統。
7. 可預測的總體擁有成本模式。
云應用不應該出現意料之外的費用。實施費用應該是可預測得,基于訂閱的價格應該沒有隱藏費用,而且硬件和軟件證書也不應該需要投資。
8. 快速部署。
因為運營用并不要求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投資,相對于定制褥案件,你應該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讓他們上線運營。
9. 管控。
云應用應該可以讓你控制機構數據,也包括后備軟件上的數據。你應該可以毫無障礙地輸入、輸出、凈化、存檔數據,而且在應用上也不需要***時間聯系SaaS供應商。
10. 非策略性IT問題的解放。
這是我的個人偏愛。云應用應該可以把CIO和他們的團隊解放出來,不比在非策略性的、后臺IT運營和軟件代碼等方面耗費時間和精力。今天甚至將來,CIO的價值會更高,他們會成為業務的英雄,他們會和策略性業務方案保持一致,并且驅動IT項目支持這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