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VC眼中的十大技術趨勢
過去13年來,丘吉爾俱樂部每年都會舉辦一次研討會,邀請技術及技術金融界的智囊討論未來幾年的十大技術趨勢。今年他們請到的也是創投界的風云人物:
Accel Partners的Kevin Efrusy
凱鵬華盈的Bing Gordon
Greylock 的Reid Hoffman,也是LinkedIn創始人之一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的Steve Jurvetson
Clarium Capital 的Peter Thiel,技術創業家、投資者
從左至右:Efrusy、Gordon、Hoffman、Jurvetson、Thiel
以下是他們選出的十大技術趨勢:
1)社會化商務的徹底全球化

正方:Efrusy認為今天的企業將會盡快實現全球化,否則會被拋在身后。對于上一代Web來說,國際化顯得并不重要。他以去年上市時的Groupon仍是半國際化為例說明這一點。要想成為全球***,光在美國領先是不夠的。Jurvetson也同意,但認為這件事已經做了 12年了。
反方:Gordon認為該趨勢成形尚待時日。Hoffman認為美國仍是最重要市場。Thiel可能也如此認為,但其理由也許是認為這件事不是很有趣,但他認為盡早國際化可以避免被人山寨(囧,是說中國嗎?)
該趨勢在TwitPolls調查上獲得70%的支持率。
2) 教育邊際成本為零
智囊團全體成員均認可該趨勢。
Gordon認為公共教育面臨巨大顛覆,公立學校生產力不高。摩爾定律的表現要比我們對好老師的培養成績好。他認為,任何產業一旦被壟斷者聯盟(常青藤?211?)所占據,只要看到投資被拖延,你就知道它已經疲倦不堪了。在斯坦福大學,一位好教授能吸引15萬個學生,這個不是現場授課所能辦到的。而在數字化時代出生的人對于坐在教室里聽課不感興趣。Gordon想表達的是“技術能夠改善教育。”
Hoffman的看法是技術能夠放大人的作為。他舉了Khan Academy這個例子。能夠促進溝通(EdModo,K-12社交網絡),技術不僅降低成本,同時也讓受眾面更廣、令人的力量更加強大。
有三個孩子在讀書的Efrusy認為應該盡快重塑教育。
Thiel同意趨勢但質疑是否會很快到來,他說現在的中產階級不知道該干什么,所以都跑去教書了(呵呵,此人現在正在斯坦福大學教書)。還說學校的功能是幫照看孩子。
Jurvetson則說他12歲的孩子在網上自學編程。
Twitpolls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大都同意此趨勢。
對教育產業革命感興趣的還可參見:在線教育的產業化:“應用商店”模式,Paul Graham:最偉大的創意都是令人恐懼的:(三)取代大學
3)大數據、傳感器遍地開花
智囊團全體成員均認可該趨勢。
近乎免費的傳感器意味著其無所不在,可收集到海量數據。
Hoffman認為這一趨勢加上移動計算設備、社交媒體和云可以創造出一種連接并利用所有數據的新應用,在娛樂、醫療、交通控制等方面發揮作用。
Gordon認為這個首先需要有算法家(algorithmicists,也許就是指數據分析人員),這些人必須離開廣告業投入到大數據領域。
Thiel的興趣在于該趨勢所帶來的一個更加透明的世界究竟是福還是禍?政府監視和家庭安防系統將會無所不在。
Efrusy則說數據不見得越多越好,很多數據都是無用的數據。(參見大數據還是太多信息)
Jurvetson說近期的挑戰是數據的解析。他還暗示說所有數據的皮層(神經感知層)僅為少數幾個人(蘋果是其中之一?)把控,結局也許會很糟糕。
該趨勢在TwitPolls上有84%的支持率。
4)汽車全面電動化
全否。
Jurvetson認為汽車會全面電動化,但認為5年之內不會發生。此事的催化劑是5年之內燒煤或油轉化為電的效率要比做車要高(混合動力)。未來兩年會有十幾款電動車的TCO(總擁有成本)要比福特金牛座的還低(2.4萬美元左右)。他還舉了中國的電動車作為例子。說中國有2億電動車(囧,大部分是電驢)。10億輛電動車未必改變趨勢,但10億人的思想則可以推動轉變。
Efrusy認為會先以天然氣替代,但同樣認為5年內不會發生。
Thiel認為基于化學作用的電池已徹底過時,電動車不得不經常充電和更換。而現在的油價還太低。
Hoffman主要對趨勢發生的時間窗口不認同,也認為混合動力車會持續一段時間。
Gordon認為美國尚未準備好,除非輸掉跟中國的貿易戰,或者二十幾歲的人開始投票。
TwitPolls的反對率為65%。
5)管理技術化
智囊團的觀點出現分化。
Thiel認為技術可以幫助政府服務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且認為應該會在5年內發生,因此對于企業家來說存在機會。
Jurvetson是中立者。
Hoffman說紐約正在這么做,但認為這一進程會很慢。
Gordon則認為Thiel的想法更像是喊口號。
Efrusy認為這更多的是政府的事情。讓某樣東西的成本更低意味著要你在其使能的事情上做得更多—這個東西也包括政府,這會令政府更加強大。大家都在想辦法讓這頭野獸餓肚子,但是政府可以印錢。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