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梁:任何一個交付過程都是可以持續改善的
原創需求不斷、問題不斷、插入事件多、進度不可預期……傳統的軟件開發模式下,交付團隊總要被這樣那樣的問題困擾,導致項目不能按期完成;或者即便完成,也可能因為敢進度而欠下“技術債”,系統結構混亂,使后期維護成本增大。正因為一直面臨這些問題,軟件交付團隊開始不斷尋求更好的工作方式。而近年來,“敏捷開發”這種工作模式被越來越多的團隊所重視。
“敏捷”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方式,與傳統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正因如此,在初涉敏捷開發的團隊當中,常會遭遇一個“水土不服”的階段,這個階段有時還顯得相當漫長。
在日前QCon北京2012的敏捷專場上,業界知名敏捷教練喬梁老師與大家分享了一個敏捷團隊的蛻變故事。
喬梁介紹說,他所帶領的這個團隊從3月份項目啟動,直到11月份產品的第四次發布,期間經歷了“敏捷101”、“產品化”、“服務化”三個階段。其中,“敏捷101”階段即為團隊建立敏捷工作方式的前期階段,這一階段持續了17周。而在這個適應期后,團隊的敏捷工作方式已完全步入正軌,項目交付周期也從3個月縮短到3周。
“你必然有這樣一個階段去練習一下”,談到為何“敏捷101”需要如此長的周期,喬梁說,“通過這樣的一個階段,能夠讓所有人掌握敏捷團隊是如何緊密合作的,以及它的合作流程,它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是怎樣的,比如持續集成,自動化測試,部署及環境管理等等”。
喬梁表示,對于嘗試敏捷方法的團隊成員來說,技術上的差距不是問題,因為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得到提高,而團隊成員是否有開放的心態,是否勇于學習,是勇于承擔風險,才是至關重要的。并不是每個人剛開始都會接受敏捷開發這種方式,所以作為教練,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做不同的引導。
“對于市場來說,則是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所以,持續交付是業務驅動的,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系統方法使交付不再成為業務發展的瓶頸。而且,任何一個交付過程都是可以持續改善的”,喬梁說。
那么持續交付團隊與傳統開發團隊究竟有何不同?其對成員的水平要求是怎樣的?啟動一個持續交付項目之前,項目團隊需要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為項目需求拆分和排序估算?帶著這些問題,51CTO獨家采訪了喬梁老師,請他進一步為我們闡述敏捷團隊的成功秘密。
以下為采訪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