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商店的三個困擾:模式、技術與推廣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熱潮的推動下,潛伏在應用商店中的是一批批正在火熱掘金的中小企業,它們應該如何迅速占位?如何與行業軟硬件大腕們合作?在創業期如何權衡免費圈地與收費獲利的關系?在投資方眼中,它們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應該如何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本期創業圈將深入探討這些話題。
模式之困
免費圈地還是收費獲利
問題:傳統互聯網培養起來的用戶都有免費的習慣,而移動互聯網則要求用戶付費,這種付費模式能堅持多久?當然,也有走免費路線跑馬圈地的創業者。那么,應用商店的淘金者到底應該如何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在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站穩腳跟?
支招: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還是先通過免費去爭取用戶,然后等機會成熟再想辦法賺錢。
靳文戟:蘋果Appstore收費和廣告模式都很好,在中國也有機會,但是還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比如91手機助手,就是先給用戶提供一些安裝應用,然后吸引流量。至于在商業模式方面,在中國用戶還是習慣于后付費,這是與國外有極大差別的。從投資角度來講,我們更偏重于91助手之類的、能吸引大量用戶的平臺公司。當然,這個行業還很新,空間大,變數多,說不定哪天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些互聯網公司就會參與競爭,那么留給新的移動互聯公司的機會就不多了。
顧銳:移動用戶習慣去付費,但僅僅做收費型的公司,產品有可能發展不起來。而應用商店的用戶上不來,應用產品做廣告的投入就得不到回報。對于一個平臺型的公司來說,做起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一旦有應用加入這個平臺,就可以收取分成,但成功的幾率比較小。我們投資的靈禪也在做手機游戲開發,靈禪有自己的網絡游戲,有自己的社區,希望通過與社區結合起來,基于社區的優勢和基礎進行轉化。
許歡:在國外,手機用戶下載一個應用需要交錢,在中國正好是反過來的:應用推廣需要給渠道錢。實際上,現在的應用已經有很多,但是沒有人把它整合好,沒有針對用戶的個性化去推薦相應的應用。在這樣的現狀下,我們會把手機應用網站做得更加2.0一點,通過不同的標簽去整合應用,同時也更深入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因此,tompda.com的定位是手機里的豆瓣,只要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把電子書、視頻裝進來,這時候真正有需求的用戶,就可能會付費了。當然,目前來講,我們主要還是靠廣告賺錢。
***:機鋒網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另外我們搭建了一套自己的支付接口,主要是針對會員,以兌換券的方式進行。用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支付寶、短信和充值卡等平臺進行充值,獲得兌換券,然后用戶就可以使用兌換券在機鋒商城中獲得一些應用和購買一些功能和道具。在上述所有的收益分成中,開發者占70%,而機鋒網僅占30%。
曹明:在中國,如果沒有用戶,根本就談不上盈利模式問題,因此只能用免費的方式去吸引用戶。事實上,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和用戶都還不成熟,你收費而人家免費,可能導致沒有人愿意來。手機應用商店的發展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現在有人希望用一些運營模式把廠商、開發者的利益均攤,但是,這一想法的實現需要有個前提條件:即建立在用戶付費以及多種支付手段之上。因此我們認為,現階段***還是能務實一點,先為用戶提供合格軟件,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去做***的覆蓋。
技術之困
哪棵樹下好乘涼
問題:操作系統是手機的心臟,誰控制了操作系統,就等于控制了手機產業鏈。未來還將有眾多的手機廠商不斷研發自有操作系統,圍繞操作系統做應用軟件的開發者們應該如何選擇?
支招:先明確目的,看清大勢及各自利益范圍再下手;要現錢找蘋果,賺未來靠谷歌。
靳巖:從目前的競爭形勢來看,iPhoneOS應用開發比較容易賺到現錢。一方面是因為蘋果的Appstore是一個封閉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蘋果的用戶也比較容易接受付費。但是在國內,做iPhoneOS應用開發也存在一些難點和風險,比如開發iPhone OS應用必須要用蘋果電腦;開發中文應用基本上賺不到錢,因為中國有類似91(一個智能手機互動服務平臺)的網站大量充斥著破解軟件;而開發英文應用很難去跟國外的開發者競爭,因為國內開發者并不熟悉國外的相關市場;另外,由于開發者眾多,上傳到蘋果App store里的軟件,也很快就會被埋沒到排行榜中。
因此從未來趨勢講,我更加看好Android,主要的原因是入門容易,創業者需要付出的代價小。首先Android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目前每天有超過16萬的Android設備出貨,而且這一速度還在遞增;另外,中國各大運營商都加入了Android的開放聯盟當中,推出了Android的手機等,這些都是利好的市場因素。
陳有杰:我們公司主攻的是Android和iPhoneOS手機游戲及應用的開發與發行。雖然我們也看好國內日益繁榮的Android游戲及應用市場,因為隨著更多的手機廠商開始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其用戶使用量和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大,必然導致對應用程序和游戲需求的日益增長,但是,這一市場仍然具有不完善的因素。比如:開發群體比較零散,應用質量與國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還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產業鏈來支撐,可謂“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
許歡:以我們過去的經驗,不能把技術只壓在某一類應用平臺上,這樣風險太大。我們現在的平臺上各種程序應用都有,包括適用于蘋果的和谷歌的。
推廣之困
開發先行還是用戶先行
問題:手機屏幕有限,而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序卻與日俱增。不僅應用開發商們面臨著如何才能有效地推廣自己產品的問題,即使一些做平臺的公司也面臨著推廣的難題。
支招:開發者要嘗試運用產品行銷的各種手段,抓住用戶需求,重點宣傳應用能為用戶解決什么事情,同時還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曹明:從現在用戶每天幾十萬的軟件下載量來看,如何讓用戶基于搜索的情況下找到他需要的東西,是Appstore商店最核心的問題。軟件會越開發越多,手機屏幕只有那么大,如何讓軟件和用戶需求吻合,這里面留有一些優化和營銷推廣的機會。在長期軟件供過于求的狀態下,對選擇軟件的消費者,除了建立其在對商店的信任之外,還有就是打造軟件開發者的品牌,這也是吸引用戶選擇自己軟件的一個基礎性因素。
***:在中國,目前歸納起來,主要有4種推廣渠道:一是各種移動商店,包括系統開發商、運營商、手機廠商以及第三方平臺開發的商店;二是各種論壇,比如華軍軟件園等一些有下載功能的論壇,比較適合于付費的一些應用;三是跟手機廠商合作,成功內置在手機里面;四是利用自己的官網進行推廣,這主要是通過口碑營銷來傳播的。當然在實踐中,除以上這些渠道外,還存在一些推廣技巧,比如可以讓自己的軟件更新更頻繁一點,或利用刷屏的方式讓排名靠前。
許歡:對于初創期的應用開發者來說,由于用戶教育的成本很大,因此推廣在很多時候成為軟肋。然而,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再好的應用也沒用武之地。另外,做平臺的公司同樣需要推廣。有時平臺公司可能更重視開發者,但我卻認為他們應該更多關注用戶,給用戶帶來***的感受。現階段,不是告訴開發者,我這里有平臺,可以找到用戶;而是要告訴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里的應用幫助他完成很多生活和工作里的事情。針對這一點,我們做了一些產品,來解決此類匹配的問題。比如剛推出的TomPDAPC客戶端(symbian版本),就可以用來幫助使用塞班系統的手機用戶實現電腦與手機的同步,這一功能有點類似于91手機助手和“豌豆莢”(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投資的***個手機管理軟件項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