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DN構建可運營可管理的光纖基礎網絡
2012中國寬帶發展和光網建設高層研討會上,華為光纖基礎設施業務部產品管理部長 蔣作謙分享了華為公司在光纖基礎網絡智能化的一些經驗實踐,以及對于后續構筑可運營可管理的光纖基礎網絡的長期發展愿景。
當前,通信行業突飛猛進,大家往往很關注有源網絡設施及其技術的發展和變化,例如路由器、波分設備、接入網DSLAM、FTTH EPON/GPON OLT。實際上,作為通信網絡,有源設施只是冰山一角,占投資大比重的無源基礎設施是也是網絡的重要基石。隨著FTTH時代的來臨,全程全網的光纖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為全球的運營商和政府機構矚目,作為寬帶戰略的一部分,有很多國家單獨成立光纖基礎網絡運營商來建設和管理光纖網絡,例如新加坡、澳洲、新西蘭、瑞典、英國,毫不夸張地說,無論是從國家政府的角度、還是從運營商的角度,光纖網絡已是國家寬帶的戰略資源。
但很遺憾的是,目前光纖資源及其配線系統是啞資源,不會”說話”,它的維護和管理基本上是靠手工來完成的。手工操作容易導致兩個問題:一個是錯誤率較高,長期積累下來、就造成光纖資源沉淀浪費,二是效率問題,效率低,開通時間長。當然從運營商的角度,理論上也可以做到對這些海量啞資源很準確的管理,但這需要建設一個很強大的流程系統、保留一個人數不少的維護團隊來維護這張網絡。例如,經常要去巡檢,核對資源數據,成本非常高昂。
基于如上的現狀,大家開始思考:“能否有一種方法,讓啞資源像主設備一樣、自動報告自己的狀態?” 對于光纖網絡來說,最重要的是資源存在、連接的狀態。這些狀態如果能自動上報,就能大大節省人工數據生成的工作量,提升初始數據的準確率。
再從運營商角度來看,分數據產生、數據管理和數據消費幾個層面,不同的部門關注點不同,例如建設和投資決策部門關注投資的必要性、現網資源是否確實不夠了?銷售部門關注滲透率,網絡覆蓋率多少用戶、實際接入用戶有多少、是否對這些重點客戶進行一些促銷?維護部門關注網絡的質量、對故障能快速準確排除、提升客戶滿意度。這些環節都離不開一個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毫無疑問,啞資源說話、自動數據生成,將為不同的部門消費數據、正確的決策和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我們來看看基于啞資源說話的智能光纖基礎網絡的架構及其功能,從架構看,分i光纜、i設備、i管理機構3個層次;從功能來說,提供端到端的光纖交叉管理、快速部署和降低運營成本等多項功能。后面我們介紹智能光纖基礎網絡的幾個重要的功能和應用。
第一就是端到端的可視管理,確保光纖基礎設施100%準確。剛才已提到,由于啞資源說話,說要光纖基礎設施的狀況可以準確管理,包括端口資源、設備、光纖拓撲等都可以準確呈現。從而為主動運維、快速排障提供了技術條件。結合排障系統,可以快速修復故障、甚至在用戶故障感知、申告前主動運維,提前排除故障,從而減少用戶投訴,提升滿意度。
第二個功能是業務的自動發放,業務自動快速發放:由于有準確的端口、光纖信息,加上路由算法,就可以快速地進行端到端的光路由生成。再結合GIS,可以進行設備定位、工單自動派發。由于是智能光纖系統,所以可以進行智能施工、插錯自動報警、自動快速回單。
第三個就是故障精確定位:相比傳統出來故障的方式,智能化處理能更精確定位故障點,減少無效工作指派。
另外,精細化管理將推動業務發展:運營商之間競爭很激烈,慢就意味說失去客戶,資源不準確,造成投資浪費,客戶實裝率不高。通過對網絡準確精細化管理,在促銷業務時更加精準,在故障維護時更專業和快速。
iODN只是華為構筑可運營可管理的光纖基礎網路的第一階段,目前我們在業界首先做到這一點,光纖網絡可視化和網絡可以管理,能提供基于GIS的自動路由規劃、自動端口查詢和檢查功能,能對故障進行精準定位。第二個階段是iFIN階段,建立一長智能的光纖基礎設施網絡,網絡有彈性,整網光纖資源可以靈活調配,依據業務的發展對光纖網絡可以優化管理;第3個階段,光纖網絡可自愈,能自動調整資源,對光纖故障能自愈管理,這是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