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業務受互聯網沖擊 運營商轉戰無線
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絡版報道,圣誕前夜,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發送量出現下滑,消費者正在逐漸從短信向社交媒體、電子郵件、IP信息系統轉移。 隨著各種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崛起,原本為運營商貢獻大量利潤的短信服務正在受到威脅。
運營商文本信息收入下滑
在節日中大放異彩的短信等文本信息曾占據運營商收入的一大部分,如今卻日薄西山。在近期圣誕節、元旦等重要節日中,國內外的短信業務都出現大幅下滑。
據報道,芬蘭無線運營商Sonera公司2011年圣誕前夜發送的短信數量為850萬,比上一年的1090萬大幅下滑。香港的文本信息量也出現大幅下滑,降幅高達14%。分析機構MGI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泰羅·奎南迪(Tero Kuittinen)近日撰文稱:“雄心勃勃的新通信計劃及蘋果與谷歌推出的更多Facebook/Twitter支持服務可能將成為未來一兩年內運營商收入增長的一大威脅——運營商20%的利潤來自于文本信息。”
這種趨勢從歷年春節期間中國短信的發送量上亦可見一斑。在2007年,人均短信發送量達到1180條的高峰,隨后逐年下滑至2010年的1027條。
傳統業務遭互聯網蠶食
隨著各種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崛起,終端商、互聯網公司等爭相推出信息服務產品。2011年,互聯網廠商、終端廠商、軟件商等紛紛涉足即時通訊領域,微博等社交類網站也風行一時,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溝通行為模式。加之智能終端的大規模普及,提供了硬件基礎,承載的信息通信應用更加多樣化。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iMessenger、黑莓Messenger和Facebook移動信息服務等廉價產品。
2010年10月19日,美國的KikMessenger跨平臺聊天軟件正式登陸AppStore和AndroidMarket。用戶只要安裝此軟件,就可給手機通訊錄里的聯系人任意發送信息,無需支付運營商信息費。
隨后中國市場各種“信”(個信、微信、友信等)和各種“聊”(米聊、速聊等)軟件也紛紛冒出來。此類軟件基于手機通訊錄生成聯系人目錄,并在WiFi及3G網絡下為用戶提供免費的語音通信,讓虛擬的社交網絡直接與現實生活圈重合。據了解,使用雙方只需要安裝軟件,即可讓手機通訊錄生成好友名單。用戶可以通過軟件給好友語音留言,可以發送動態圖片,可以在線語音聊天,也可以發送表情和視頻……各種豐富的應用,讓這些軟件迅速聚集了大批用戶。這無疑給了運營商傳統的語音和短/彩信業務一記重拳。
此外,依據國內三大運營商現行的資費政策,短信業務資費標準是0.1元/條,流量費用一般為0.3元/M,通過微信等發送文字信息,1M流量至少可以發送30條以上,也就是說每條純文字信息的費用最多0.01元,兩者間的成本差距顯而易見??梢娨苿踊ヂ摼W時代免費模式顯優勢,溝通的成本明顯降低。原本為運營商貢獻大量利潤的短信服務正在受到威脅,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替代品,短信業務收入有可能被互聯網企業蠶食。至此,運營商不得不緊急應戰。
向數據業務轉型
除對運營商傳統的語音、短信業務造成影響外,移動IM對運營商數據業務的潛在威脅也不容小覷。當移動IM成為用戶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后,就可加載其他應用,如閱讀、視頻等,這對運營商的手機閱讀、手機電視等業務也將產生進一步的威脅。
愛立信最近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1至2016年期間,移動數據流量將增長10倍,移動寬帶用戶數量以每年60%的速度遞增,有望從2011年的9億增至2016年的近50億。到2016年,占地球面積1%的用戶會產生近60%的移動通信流量。
在現今流量激增、移動互聯網變革產業鏈的時代,運營商迫切需要從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轉型。在尋求移動互聯網新的經濟增長點之時,運營商們也開始積極尋求自身業務的轉型。
目前,中國三大運營商已相繼介入IM領域,這是其重新尋找自身定位和運營模式的突破口。首先,移動互聯網與通信領域的深度融合要求運營商向用戶提供更豐富便捷的溝通體驗,同時尋找自身業務新的增長點。其次,還要更多的考慮如何強化網絡本身的能力,網絡本身即是運營商最主要的競爭力資產。
短信的“黃金時代”已經或正在成為過去式,運營商迫切需要將傳統短信業務的價值向數據業務轉移,同時維護短信業務的平穩增長和應用開發,增強型智能管道和異構網絡將成為運營商的自然選擇。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