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CEO庫克:打破思維定式 追隨直覺創新
如同之前的表現一樣,大家對1月底的蘋果公司(Apple)發布會充滿了好奇。沒錯,到目前為止,將答案保留到最后一刻揭開的作風,也同樣沒有離開這家公司。
貌似沒有改變,但最大的改變已經發生——本次發布會將是51歲的蘋果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庫克(Tim Cook)首次真正獨立走向臺前,向這家全球最具創新影響力公司的客戶、投資者與粉絲證明自己從2011年8月25日接手后的努力。人們期待通過這次露面,得到一個答案:他不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但是蘋果公司仍舊是那家創新力四溢、引領消費潮流的領袖公司。
雖然在喬布斯時代,蒂姆·庫克曾三次替代這位身體狀況時常出問題的天才出任臨時CEO,但是在后喬布斯時代,人們的心中依舊充滿疑問:他可以承擔這個重任么?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就刊文提出了對這位繼任者的十大挑戰:包括人才流失、Apple TV的失敗、iCloud云計算服務停滯、放任Android繼續做大,乃至無人能夠給出答案的提問——錯過下一個劃時代產品。的確,當習慣面對一家全力以赴以及良好業績表現的公司時,人們總會忘記,沒有什么公司可以永遠不敗,更何況是離開了靈魂人物。
但是,選擇信任蒂姆·庫克的人依舊不少。《華爾街日報》就將這位CEO評為2012年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2位企業領袖,“在蘋果公司10多年的工作經歷證明,他對于如何運營這家科技巨頭很有一套。2012年世界將了解他擔任掌門是否也游刃有余。”
而喬布斯授權傳記作者艾薩克森也在做客“聯邦俱樂部”論壇時表示,蒂姆·庫克與斯蒂夫并非完全相同,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CEO,他有自己完全不一樣的方式習慣。但是當你把他和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伊夫、移動操作系統靈魂人物Scott Forstal、內容管理人才Eddy Cue還有Phil Schiller等人聯系起來的時候,一個頂級的團隊定位好了——我認為這樣一些人就能夠將史蒂夫的遠見繼續下去。
如無巨大的爭議,便非領袖的前傳。對于這些疑問,蒂姆·庫克想必心中有數,也會用一系列行動去給出回應。
在2010年5月14日奧本大學畢業典禮時他的演講標題也許能透露出他的戰略與思路——打破思維,追隨直覺!——如喬布斯式的狂想,同時又不乏自己的主見,他在本次演講結尾時說道:“要在頭腦中勾畫出人生道路的最宏偉藍圖,隨時做好準備,相信并追隨自己的直覺。也不要被生活的困難分心。”
過往;幕后
1950年,蒂姆·庫克出生于美國東南部的阿拉巴馬州。直到大學畢業前(他畢業于該州奧本大學)沒有離開那里。在奧本大學的杰出校友名錄中,他名列前茅,卻始終保持低調。奧本大學校友會會長黛比·肖表示:“大多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但蒂姆卻是例外。”
在加入蘋果前,庫克在工作上就是個踏踏實實、有條不紊的人,并表現得格外內斂和低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總是盡量收斂著自己的光芒,卻讓組織放射出更大的光彩。
1994年前,他曾在IBM供職長達12年,負責IBM的PC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銷運作。此后,他出任批發商Intelligent Electronics公司電腦分銷部門的首席運營官。在1998年加入蘋果公司前,他剛轉投康柏6個月,負責公司的材料采購和產品存貨管理。
1998年,在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后不久,庫克經受住了喬布斯刁鉆的面試考驗,然后進入蘋果工作。在與庫克會面之前,喬布斯已經讓許多其他的業務經理打道回府了。庫克之所以能打動喬布斯,可能是因為他的沉著冷靜。當時在面試現場的一位招聘人員說:“史蒂夫對他能與之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人非常感興趣。”
而庫克本人在回憶起加盟蘋果時,也坦言這是“迄今為止在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心得是一個決定的結果”。他在對母校的演講中承認,“在蘋果工作從未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出現,但是這無疑是我生命中我做過的最好的決定。”
彼時的蘋果,遠非當下的業內領袖,受消費者追捧的翹楚。那時蘋果還沒有iPad沒有iMac更沒有iPhone,甚至沒有iPod ,盡管開始生產Mac,但是銷售額逐年減少,而且被普遍認為處于瀕臨破產的邊緣。喬布斯雖然回歸,并提出接下來將影響世界的一連串創意,但是公司內部的運營卻是“一塌糊涂”。庫存臃腫、制造部門效率低下。低效與混亂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公司把從亞洲運去的電腦部件在歐洲愛爾蘭的一家工廠里組裝成筆記本,然后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又運回亞洲市場銷售。
此時,那個表現得沉著、安靜,與高調、個性強烈的喬布斯完全不同的陌生人,會帶來什么樣的變革?對蒂姆·庫克的外界質疑與內部關注,絲毫不亞于當下。
但庫克用自己16年IT業界的經驗迅速扭轉了一切。對有著多年庫存管理、制造和分銷運作經驗的他而言,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電腦制造業務進行大筆的賬面減記。但庫克明白,僅僅賬面減記是不夠的,他必須采取行動。
為了減少諸如上述“從亞洲到歐洲再回到亞洲”的無效循環,他推動部件供應商在地理上更加貼近制造商的產品組裝廠。借此機會,他還關閉了蘋果在世界各地的工廠和倉庫。結果是庫存產品在公司資產負債表上逗留的時間從此前以月計算降為以天計算。
這些外界看不見的改變,卻迅速贏得了業內人的一致稱贊,與喬布斯對他的信任有加。
#p#
未來;臺前
出色的運營天賦,讓庫克在公司的地位穩步上升。也讓他從眾多喬布斯接班人中脫穎而出。
與他溫和、內斂的個性不同的是,在工作上,庫克做事卻總是雷厲風行,而且是蘋果公司最有名的工作狂。這與喬布斯頗為類似。庫克總是精力旺盛,經常凌晨4點半起床,給主管們發電子郵件,隨時召開國際電話會議。而且經常第一個到公司,最后一個離開,周而復始,不知疲倦,被員工們視作傳奇一般的人物。
在管理上,他的風格就并不被員工們喜愛,嚴厲、冷酷。這又是一個喬布斯身上的標簽性個性。《財富》雜志報道稱,在一次討論亞洲某個問題的會議上,庫克發言說,“這太糟糕了,需要有人到中國去解決問題。”半小時后,他發現負責當地運營的人還在會場,立刻面無表情地發問,“你怎么還在這兒?”這位員工一驚,立刻起身直奔機場,連衣物都沒有準備。
于是,在喬布斯2004年后因癌癥手術頻頻離開工作崗位時,庫克便成為首席替身。一位蘋果的前高管曾說:“庫克了解喬布斯所知道的,也了解喬布斯所不知道的,而且他相信其他人可以干好工作。” 他補充說:“他不可能成為幻想家,但這沒關系,因為他周圍還有其他具有聰明才智的人。”
而庫克卻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理念,“在依靠直覺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放棄原有的人生規劃,這些規劃當然也可能與最后的結果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如果你接受直覺,那么它就是在一瞬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聽從直覺的安排,那么它很有可能將你引向對你最有益處的人生旅程。”
當然,直覺無法告訴人們進入那扇門之后會發生什么。此時,蒂姆·庫克的座右銘——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所言“我總會為將要來臨的機會做著準備”——開始散發出璀璨的光輝。庫克將這個過程比喻為“拋出的曲線球”,“你永遠不能完全確定人生運行軌跡。你的人生是不可預測的!但是你仍然可以準備人生。一個優秀的擊球手從來不曾知道什么時候一個失效球會飛來,但是他知道它會來,并要做好一切準備。”
庫克也非常重視團隊的力量和踏實的工作。比如他很慶幸身邊圍繞著富有智慧的,憑直覺行事的思想者,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杰出、非凡的產品。再比如他的另一句座右銘,也是林肯所言的“堅信只有通過努力工作才能成功!”他說:“我們永遠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必須照料到每一個細節。讓我們追隨好奇心,要懂得這條路雖然更長,但是最終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明知風險會導致最終的失敗,但卻甘愿冒著風險前進。如果沒有機會失敗便不可能成功。”
如愛因斯坦說的:“瘋狂的重復做一件事情就是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如今,蒂姆·庫克要率領全球市值最大、消費者最關注、創新力最強的公司走向更為卓越的高點,其中的風險遠大于機遇,但是如同他加盟蘋果時的激動一樣,他一定相信,自己能夠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