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蘋果零售業務處于十字路口
大眾總是喜歡對蘋果的未來進行預測,我也不例外。經常有人問我,我們究竟應該什么時候減持股價高企的評估股票呢?我的答案很簡單:當蘋果開始關閉專營店并推出零售市場時,就是我們該減持的時刻了。
蘋果下一輪增長將來自零售
盡管大家都知道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是蘋果幕后的有力推動者,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家公司的規模成長的太過迅速,如今他的人格魅力已經無法影響到整個公司了,這種情況在公司發展的初期也曾經發生過。
盡管喬布斯曾經否決過許多不靠譜的創意,但是現在我們卻發現在很多情況下他的理念已經開始被他人否決。而有大量精力充沛的咨詢師紛紛介入到了公司的許多積極舉措的研究當中,例如蘋果在零售方面投下的驚人努力。
隨著該公司即將在加利福尼亞的帕洛阿爾托市為新一代專賣店揭幕,將可以進一步證明我們的推斷。
***家蘋果專賣店于2001年開幕,10年以后,蘋果專賣店的數字上升到了368家,而且還在不斷攀升中。這些專賣店無疑成為了公司的金礦。盡管在傳統的思想當中,人們往往認為對高科技產品而言,在線銷售要比實體店銷售更受歡迎。
像蘋果的零售商店這樣推銷單一品牌的模式有2個關鍵要素,這是由汽車經銷商業務中推演出來的。
首先,消費者可以看到產品的實物并且現場試用。其次,公司可以掌控推銷的力度。
蘋果在零售業擁有諸多優勢
我從來就不對一度火爆的消費電子零售大賣場CompUSA的那種銷售模式感興趣。他們的方案就是將各種品牌堆滿貨架讓消費者無所適從。除此之外,在這種產品魚龍混雜的零售店里的銷售員工一般都是靠傭金提成來推動他們的銷售的。
換句話說,當他們可能會向顧客力推A產品而不是B產品,根本原因就是A產品能夠為這位店員賣出去的產品提供更多的獎金和回扣。這種內幕交易將不會出現在單一品牌的商店當中。
那么這樣一來,蘋果在零售業務中還有什么發展前景嗎?
從市場飽和度方面,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公司的一組數字。例如美國大型零售百貨商店梅西(Macy Inc)擁有超過800家零售店,而麥當勞——盡管與零售店不是十分有可比性——則在全球擁有3.1萬家餐廳。
因此我認為蘋果即便開設1000家專賣店也是能夠繼續保持成功盈利的。辦公用品零售和分銷公司史泰博(Staples Inc)在全球也開設了超過2000家零售店。
而蘋果在零售業如此成功,我們完全沒有理由懷疑該公司會嘗試收購像史泰博這樣的公司,來進入到其他零售領域。怎么不行?
目前蘋果在銀行里尚有75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而史泰博的市值只有100億美元。只要能夠對這些零售連鎖店進行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發現其中擁有重大商機。
因此目前看來,一切皆有可能,我是不會在短期內看空蘋果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