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信“云IT”謹慎啟用x86
在中國電信云計算戰略布局中,企業內部業務支撐系統、業務平臺和桌面的云化是三大方向,其中服務器的云化是關鍵,小型機遷移則是服務器云化的第一步。
越來越大的成本及運維壓力,逼迫運營商不得不改變IT基礎架構,擁抱低成本云時代。
日前,廣州電信研究院BOSS評測中心主任李先緒透露,中國電信已完成Unix小型機遷移測試與關鍵技術研究,并在某試點省份成功將計費系統從小型機遷移至x86架構服務器。下一步,中國電信將總結試點經驗,制定技術指導白皮書,并逐步推廣至全集團。
在中國電信云計算戰略布局中,企業內部業務支撐系統、業務平臺和桌面的云化是三大方向,其中服務器的云化是關鍵,小型機遷移則是服務器云化的第一步。
動力何來?
中國電信為何要把小型機遷移至x86架構服務器?李先緒認為直接驅動力有二:一是降低IT總體擁有成本,二是施行有效運營管理。
成本,對財大氣粗的電信運營商本不是問題。但眼下,競爭白熱化,行業利潤日趨攤薄,迫使運營商必須勒緊褲腰帶過活。
眾所周知,小型機價格遠遠高于x86架構服務器。由于歷史原因,小型機使用的CPU基本上是廠商自主研發,比如IBM的POWER系列,SUN的SPARC;操作系統也基本上是廠商自行開發的改版Unix,比如SUN的Solaris,HP的HP-UX。小型機廠商通過封閉的硬件與架構壟斷自己的市場,導致運營商硬件采購和后期運維成本居高不下。
“小型機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務性(下稱“三高”)是電信運營商最為看重的。”江蘇電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行業上升期,沒人關心成本,小型機市場基本被IBM、SUN、HP三家壟斷。”
不過,隨著x86處理器性能的突進,很多原本小型機擁有的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x86處理器上,比如64位、虛擬化、多核心技術甚至“三高”特性等。
最為關鍵的,x86處理器同時保持了低價格的傳統優勢。
在成本壓力之外,全業務運營對快速應用開發能力也發出挑戰。“小型機相對封閉和缺乏彈性的系統,延長了開發周期。”英特爾關鍵業務計算部總監PatrickBuddenbaum表示。而x86的開放架構,則支持Linux、Windows、Solaris等多種操作系統,軟件廠商眾多,可以靈活地響應外界需求。
這兩點,讓運營商找到了系統遷移的充分理由。
先試點,再推廣
理論上x86服務器似乎已可取代小型機,但李先緒告訴記者,中國電信仍在謹慎試點當中。
據悉,廣州電信研究院先期完成了測試與關鍵技術研究。李先緒介紹,在一項CRM系統數據庫遷移測試中,業務高峰期500條詳單查詢時間從原來的1分多種縮短到5-10秒。
目前,試點省份的系統遷移正在進行。第一階段已將其系統應用和中間件部分從小型機遷移到基于英特爾處理器的四路服務器上,“這是業界首次針對電信計費系統的遷移嘗試,性能提升明顯。”李先緒表示。
亞信聯創公司副總裁余志剛透露,遷移后系統性能提升約2.6倍,該試點省公司每年可節約硬件投資和運營維護成本超過1200萬元。
第二階段,針對數據庫和查詢數據庫的遷移及測試也正在推進。試點結束之后,中國電信將會制定Unix小型機遷移技術指導白皮書,逐步推廣至全集團。
據記者了解,其他兩家運營商目前無此規劃,中國電信此舉堪稱首吃螃蟹。
在李先緒看來,試點工作相當重要,如何攻克遷移中的技術難點尚需積累經驗。比如軟件系統跨平臺遷移,涉及到集成商、數據庫廠商、Linux廠商,產業鏈支持力度至為關鍵;此外數據的遷移方案需要頂層設計以保障一致性、完整性和實時性,不能影響實際生產。
李先緒也一直強調,電信運營商不同于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CRM、計費系統等規則復雜,對實時性等要求很高。x86能否適用需要進一步驗證。”他表示,小型機還是x86是技術選擇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將并存。
而來自小型機陣營的聲音也提醒業界,所謂x86服務器的成本優勢,這筆賬怎么算還要仔細考量。IBM就宣稱其Power服務器比x86服務器的性能高很多,因此在完成相同任務量的情況下,x86系統使用的CPU數量要比Unix多很多。所以如果按照同一個性能指標衡量,用戶可以用一臺小型機來做兩到三臺x86服務器才能完成的工作。
并且,如果服務器增加的話,其他方面的成本,如電費、空間以及管理等費用也會大幅增加。這些綜合成本累加起來,有可能和只用一臺Unix服務器的成本相同。
布局“云IT”
爭議仍在繼續,只是中國電信已經行動。記者從一些省公司了解到,諸如IBMPOWER550小型機不再列入集采名單,x86服務器提供商則不斷入圍。余志剛評價中國電信此舉“為將來向云計算架構遷移奠定基礎。”
著眼云計算,是中國電信更長遠的戰略選擇。記者從一份《中國電信云計算技術白皮書》中看到,中國電信發展云計算遵循“業務驅動,內外并舉”的原則——對外推出云計算產品,對內建設云計算平臺整合優化現有系統能力。
對外,今年8月31日,中國電信正式發布天翼云計算戰略、品牌及解決方案,計劃于明年正式推出云主機、云存儲等產品。
對內,IT系統的“云化”則從小型機遷移起步。廣州電信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通過整合現有的IT資源,構建統一的基于云計算的業務與支撐系統基礎架構,能夠有效提升IT支撐系統的響應能力,降低企業IT投入成本,同時還能加快新業務創新、孵化和部署的速度,降低新業務的投入和運維成本。
“將傳統運行于小型機集群的大型系統如計費、網管等采用云計算分布式技術改造并部署到低成本的PC服務器集群,是IT系統‘云化’的手段之一,也是基礎。”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從世界潮流看,利用分布式技術,將大量廉價物理服務器整合成具有超大規模計算能力和海量數據存儲能力的超級計算機,解決原來靠單臺物理計算機無法完成的大型計算任務,如數據挖掘分析、信息處理服務等,已從互聯網漫延到電信業。
但正如李先緒所言,電信運營商的企業特點和運營特點,決定了內部IT架構的演變只能“小步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