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配線架選型中的5個誤區(一)
電子配線架選型誤區分析如下:
第1個誤區,9針跳線不是國際標準。
上面已經多次提到9針跳線技術。接觸過布線或網絡的人都知道網線是有4個線對,對應的RJ-45插頭和端口也是8針的。所以才有9針跳線不符合國際標準一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RJ-45標準是留有10個針位的,即使9針跳線技術占用了第9針,RJ-45的槽位還留有一個空位。這也就是為什么,9針跳線的插頭完全可以插進任何一個RJ-45端口的原因。因為這個9針跳線是符合國際標準的。
第2個誤區,雙配線架不符合中國國情。
首先來看看什么是單配線架,什么是雙配線架。單配線架就是把來自工作區線纜端接到水平配線架上,而跳線就直接從水平配線架上跳接到交換機的端口上,詳見圖-1。
圖-1
雙配線架除了上述的水平配線架以外,交換機的每個端口也要端接到另一個交換機配線架上,詳見圖-2。
圖-2
從上面的鏈路結構來看,雙配線架比單配線架要多一個配線架,因而成本肯定要高。在國外,網絡設計人員出于安全與穩定的考慮,比較傾向于跳線的兩端都跳接在無源設備上,所以喜歡用雙配線架形式。而在中國為了節省投資,單配線架的形式卻很流行。
基于鏈路探測技術的電子配線架系統是要求布線系統采用雙配線架形式。原因很簡單,跳線接觸的兩端都要參加智能化的管理,如果采用單配線架則管理的只有水平端口這一側,另一側的交換機無法參與管理。雙配線架是把交換機的所有端口都映射到交換機配線架上,詳見圖-3。這樣電子配線架系統就可以把跳線兩端的配線架信息都采集下來,參與智能管理。
圖-3
從上面的結構圖可以看出來,如果要采用鏈路探測原理的電子配線架,雙配線架結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其造價也肯定要高于單配線架的方案。但是,電子配線架本身就是針對高端用戶的,如數據中心,大型企事業單位的樓宇等等。這些用戶大多希望通過電子配線架提高日后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宕機時間、提高整個網絡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收回當初的電子配線架的投資成本。而有很多這樣的用戶處于對布線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考慮,即使不上電子配線架也會采用雙配線架的方式。例如,有些數據中心的設計標準就已經規定必須采用雙配線架的方式。
電子配線架的應用就是為了實現日后網絡管理的智能化,為了降低成本而放棄智能化的原則,實際上是背離了電子配線架使用的基本原則,其結果顯然是得不償失。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