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有億萬富翁 也有階下囚
英國19歲青年克里利的黑客事件最近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根據英國倫敦警察廳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說法,克里利是 最近發動了一系列攻擊事件的黑客組織“魯茲安全”的頭目。目前,克里利已經被倫敦警方逮捕,在關注其個人命運的同時,媒體也將焦點對準了克里利代表的群體黑客。這些隱藏在電腦屏幕后面的入侵者大都比較年輕,他們充滿活力,在電腦技術方面,他們最“正面”的黑客:
馬克·扎克伯格
美國最著名的黑客:已成為階下囚
世界最著名黑客阿桑奇:未來命運不可知
世界頭號軍事黑客:因尋找外星人入侵美國防部
“魯茲安全”發動一系列入侵事件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24日報道,4月29日,日本索尼公司表示,該公司PS主機上搭載的游戲網絡平臺PSN 慘遭黑客入侵,導致全球7700萬用戶的信息被盜,而其中還包括用戶的信用卡信息,業內人士稱這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安全事件。除了索尼公司,包括 任天堂在內的全球數家知名的游戲公司也遭到黑客襲擊。
本月8日,美國花旗銀行證實,該銀行系統日前被黑客侵入,大量客戶信息被盜取。花旗銀行的一位發言人說,監管人員 在對銀行系統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不明黑客侵入銀行系統,盜取了大批信用卡持有者的信息。據估計,約1%的信用卡持有者受到入侵事件的影響。這位發言人 說,被盜取的信息包括用戶的姓名、賬號以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但用戶的出生日期、社會安全號、信用卡過期日及安全密碼等信息沒有被盜取。
此后,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數家國際金融機構也遭受了黑客入侵。這些投資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本月16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外部網站被黑,一度無法訪問。當天晚上,紐約、舊金山、班羅爾(印度南部城市)以及 倫敦等地都無法打開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站,后來中情局的網頁服務也是斷斷續續。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被入侵前兩天,美國參議院的網站也遭到黑客入侵,部分 參議院議員的信息被公開。
制造這一系列黑客入侵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一家名為“魯茲安全”的黑客組織。當地時間本周一,由英國倫敦警察廳和美國 聯邦調查局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在英國將19歲的克里利逮捕,調查人員懷疑克里利就是“魯茲安全”的頭目。然而就在逮捕克里利的當天,“魯茲安全”仍然發動 了對巴西政府網站和巴西總統個人網站的攻擊行為。在“得手”后,“魯茲安全”甚至在網上揚言,要對全球所有的政府網站發動攻擊,其猖狂程度可見一斑。
背后黑客不超過5個人
那么,“魯茲安全”(Lulz Security)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個黑客組織為什么要取這么一個名字呢?英國媒體表示,這是一個嘲笑互聯網安全性的名稱,“魯茲”是大聲地笑出來的 英文首個字母的縮寫。在“魯茲安全”發動一系列黑客入侵行為后,在知名的社交網站推特網上,還有25萬名支持者為其“叫好”。雖然“魯茲安全”發動了針對 全球重要金融、政府機構網站的攻擊,然而,事實上,其背后的黑客人數并不多。英國媒體表示,其背后的黑客人數不會超過5個人。目前,調查人員只知道他們在 網上使用的昵稱,其中包括“薩布”、“托皮亞雷”、“凱拉”等。如果算上已被逮捕的克里利,這就已經是4個人了。不過,在克里利被逮捕后,“魯茲安全”立 刻在網上發表聲明稱,克里利并不是該組織成員。據悉,克里利在網上使用的昵稱為“病毒”。
根據英國媒體最新的報道,導致克里利被逮捕的直接原因是其入侵了英國嚴重有組織犯罪監察局的網站。嚴重有組織犯罪監察局也被稱為英國的“聯邦調查局”。在該網站被入侵后第二天,英國倫敦警察廳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組成的聯合調查人員在克里利的臥室將其逮捕。
對于“魯茲安全”組織,倫敦警察廳最高警長保羅·斯德芬森表示,該黑客組織對互聯網安全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他表 示,這種入侵政府網站的黑客行為尤其值得關注,他對此也表示了擔憂。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斯德芬森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這些分析人士已經在猜測哪家網站將會 是下一個受害者。
性格上有共性
在一系列黑客入侵行為發生之后,外界也在猜測“魯茲安全”背后的這幾名黑客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對此,有互聯網 專家推測,這幾名黑客彼此應該非常熟悉。專家表示,他們可能都閱讀過斯蒂格·拉赫松的小說。拉赫松是驚悚小說《太平盛世》三部曲的作者,1954年他出生 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北部700公里處的一個小城市。青年時期的拉赫松做過郵電工、電報員,后來走上了新聞道路,當了20年頗有風險的報社專案調查記者, 他還是文學批評家,對偵探小說和連環畫尤其感興趣。2004年11月9日,拉赫松交出《太平盛世》三部曲的手稿后不久,在辦公室昏倒后猝死,享年50歲。 不過,專家并沒有說出為什么認為這幾名黑客都看過拉赫松小說的理由。
英國媒體表示,黑客一般來說,在性格上都具有共性,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這些人難以融入真實的世界,這些人在性 格上可能都存在某種缺陷。拿克里利來說,他從小就患有陌生環境恐懼癥,并且注意力不集中。從去年圣誕節到逮捕前,他從未出過家門。他完全不能適應陌生的環 境,因此他害怕出門,即使在家里,他也總是把自己關在臥室內,除了上廁所和洗澡,他一般不會打開房門,即使是吃飯,也是他母親瑞塔端到他門前,然后他自己 拿進去。
克里利的被捕也讓人想起了英國另外一名知名的黑客加里·麥金龍。在2001年2月至2002年3月,因為尋找“外 星人”,麥金龍非法入侵美國國防部及宇航局的網站,令美國軍方電腦網絡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入侵,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頭號軍事黑客”。2005年6月7 日,他被倫敦警方逮捕,在交了保釋金后被釋放。目前,美國政府仍試圖將這名超級黑客引渡至美國受審,如果被引渡至美國,他可能被判入獄60年。
同克里利一樣,麥金龍在性格上也存在缺陷。根據其母親的說法,兒子麥金龍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他喜歡獨處而不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p#
技術可以帶來財富也可以帶來災難
4名全球知名黑客不同的人生軌跡
世界知名的社交網站臉譜網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就是一個正面的典型。現年27歲的扎克伯格起步時也是一名黑客。扎 克伯格生于1984年5月14日,在美國紐約州長大。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就是個電腦神童。10歲的時候他得到 了第一臺電腦,從此將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了上面。高中時,他為學校設計了一款MP3播放機。之后,很多公司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包括微軟公司。但是扎克伯格 卻拒絕了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去哈佛大學上學。在哈佛,主修心理學的他仍然癡迷電腦。在上哈佛大學的第二年,他成為了一名黑客,他入侵了學校 的一個數據庫,將學生的照片拿來用在自己設計的網站上,供同班同學評估彼此的吸引力。黑客事件之后不久,扎克伯格差點被哈佛大學開除。不過,扎克伯格并沒 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后來,他和兩位室友一起,只用了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名為“Facebook”(臉譜網)的網站。意想不到的是,網站剛 一開通就大為轟動,幾個星期內,哈佛一半以上的學生都登記加入會員,主動提供他們最私密的個人數據,如姓名、住址、興趣愛好和照片等。學生們利用這個免費 平臺掌握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朋友。很快,該網站就擴展到美國主要的大學校園,包括加拿大在內的整個北美地區的年輕人都對這個網站饒有興 趣,如今,臉譜網已經走出了大學校園,風靡全世界。
如今的扎克伯格已經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豪,在今年福布斯排行榜上,扎克伯格的資產高達135億美元,他也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億萬富翁。
媒體稱,“臉譜”網的市值已高達1800億美元,扎克伯格本人也因這一成功創業,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同 時也是最積極從事慈善事業的美國富豪之一。扎克伯格曾表示:“一些人等到事業晚期才回饋社會。可現在就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為何要等待?我們中一些人很可 能在人生早期回饋社會,見證我們慈善努力的影響。”
去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贈1億美元,贊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修繕學校。這次捐贈創下美國青年人慈善捐款紀錄。
外界一提到扎克伯格時,總是將其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做比較,因為他們都是從哈佛大學輟學的“壞學生”,都是白手起家,在互聯網上創業,從而影響全世界。
從黑客起步,扎克伯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并不是每個黑客都能成為扎克伯格一樣的人。雖然幾乎所有的黑客在智力上以及電腦技術上,可能都不遜于扎克伯格,但他們中大多數最后都不幸淪為階下囚。現年30歲的艾伯特·岡薩雷斯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22歲的岡薩雷斯因盜用信用卡被捕,繼而轉為美國特勤局的有償線人。在他為政府工作的幾年里,一方面,他幫助美國政府誘捕黑客;另一方面,他組建起龐大的跨國黑客集團,在兩三年的時間里,盜取4000萬張信用卡信息,“偷走”美國幾個最大零售集團的一半交易。
而真正讓美國特勤局感到危險的,不是他瘋狂攫取金錢的行為,而是他的欺詐能力。去年3月,在法院對他的量刑聽證 中,他被判兩個并行的20年刑期,這是美國歷史上對計算機犯罪判罰刑期最長的一次。法官在對他進行審判時說道:“我覺得影響最壞的,是你背叛了你所合作的 政府調查機構,你本質上就是一個雙重間諜。”
入獄后,岡薩雷斯在獄中迎來了他的第一個生日,29歲生日。當《紐約時報》記者在獄中見到他時,他對記者說:“我2003年就應該坐牢。這樣的話我現在可能就已經出來了。”
據悉,12歲時,岡薩雷斯用自己的錢買了第一臺電腦。在一次電腦被病毒“感染”后,他開始對計算機安全產生了興 趣。“我打電話給技師,他過來了,我問了他這些問題,"我自己要怎么維護它?為什么有人要發明電腦病毒?"14歲時,岡薩雷斯入侵了美國宇航局網站,美國 聯邦調查局的探員為此還到訪他所在的南邁阿密高中。岡薩雷斯并未因此受阻,他成立了一個合作組織名叫“黑帽子”,并贏得了一定聲譽。
在從邁阿密達德學院輟學之前,岡薩雷斯已經通過閱讀軟件手冊自學了如何入侵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以獲取免費寬帶。他發現自己可以更進一步入侵,獲取管理人員的登錄信息和密碼。
岡薩雷斯最親近的好友史蒂芬·沃特,因為幫助岡薩雷斯而獲刑。他對岡薩雷斯很是崇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道: “僅僅通過正規教育,他就獲得了福爾摩斯般的才能,他可以在50碼之外看清一個結婚戒指,也可以在50碼外認清楚一只百達翡麗手表。他本可以成為一個世界 級的審訊者。因為他非常擅長辨別人有沒有說謊,但他卻成為了一個階下囚。” 如今,等待這名美國史上最著名黑客的將是漫長的監獄歲月。
同岡薩雷斯利用黑客技術實施經濟犯罪不同,澳大利亞著名黑客朱利安·阿桑奇通過入侵政府機構,盜取政治機密,并將之公布于世,在全世界引發動蕩情緒與恐慌。如今,這名世界上最著名的黑客已經被軟禁,美國也試圖對他進行引渡。
2006年,阿桑奇創建“維基解密”網站, 隨后該網站開始公布從各種渠道獲得的各國政府的機密文件。去年7月25日,“維基解密”公布逾9萬份美國軍方關于阿富汗戰爭的秘密文件,曝光阿富汗戰爭不 少鮮為人知的信息,包括美國早已懷疑巴基斯坦情報部門暗中支持塔利班武裝、駐阿外國部隊誤傷平民、美軍掩蓋塔利班獲得先進武器的事實等。緊接著,10月 24日,“維基解密”網站再次公布一批有關美軍伊拉克戰爭的機密文件,稱美國軍方有意忽視士兵虐殺可疑的伊拉克武裝分子。文件還稱,自2003年3月發動 伊拉克戰爭至2009年底,共有包括伊拉克平民、武裝分子和美軍士兵在內的10.9萬人因戰爭死亡。在“維基解密”網站公布數十萬份伊拉克戰爭絕密檔案 后,五角大樓宣稱已經緊急抽調120人組成一個特別小組,以評估這些絕密戰爭檔案是否會涉及美國的最高軍事機密。除了曝光美軍的軍事機密之外,“維基解 密”還公布了多個國家的機密文件,“維基解密”立刻在全世界引發動蕩與恐慌。
據悉,阿桑奇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昆士蘭。由于父母開辦了一個流動演出公司,阿桑奇從小就過著吉卜賽人式的流 浪生活。他在中小學階段一共上過37個學校,還上過6個大學。也許正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險性格。16歲時,孤獨的阿桑奇成為了一名 網絡黑客。1991年,20歲的阿桑奇與黑客好友們闖入加拿大一家電信公司的網站,隨后他被逮捕并承認了25項指控,不過,法官最終只判決他支付小額的賠 償金。隨后,阿桑奇開始在墨爾本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但不久就退學,從此走上了真正的黑客之路。
阿桑奇為何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在鮮有的幾次接受采訪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理由。他認為,政府和大機構隱藏了太多的秘 密,使得新聞報道難以平衡,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實。至于在網上公開機密信息的舉動,阿桑奇說,自己無意損害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因此不能算 造成了危害。阿桑奇的舉動得到了一些人的欽佩,他甚至被打上“新英雄”的標記。但對他的批評之聲也一直沒有斷過。去年12月7日,阿桑奇被倫敦警方逮捕, 因為涉嫌強奸兩名瑞典婦女,瑞典政府一直試圖引渡阿桑奇,此外,對阿桑奇“恨之入骨”的美國也數次表示,將引渡阿桑奇至美國受審。目前,阿桑奇仍被軟禁, 等待他的是未知的命運。
同阿桑奇一樣,同樣等待命運安排的還有上文提到的英國黑客麥金龍。對美國人而言,麥金龍的危險程度與“基地”組織 恐怖分子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因實施“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起軍用電腦入侵事件”,這位失業的電腦專家令美國國家安全處于危險之中。然而,面對 美國政府的指控,麥金龍辯稱他只是普通的電腦愛好者,之所以入侵美軍方電腦系統,只是尋找有關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的信息。
現年45歲的麥金龍曾是英國北倫敦的一名計算機程序員。2001年到2002年間,麥金龍入侵了包括美國軍方、美 國宇航局在內的多個敏感部門的計算機網絡。2002年6月7日,麥金龍被英國警方逮捕。根據美國軍方公布的消息,麥金龍入侵了美國政府部門下屬的97臺電 腦,其中包括五角大樓、陸軍、海軍和美國宇航局等機構的網站,造成了大約100萬美元的直接損失。麥金龍在美國陸軍、海軍、空軍、美國宇航局與五角大樓等 機構的電腦中安裝了黑客軟件,能“完全控制這些電腦”。他從這些電腦上下載了許多敏感資料,包括美海軍軍艦制造及軍火供應等方面的資料,他也因此被稱為 “世界頭號軍事黑客”。
不過,沒有證據表明,麥金龍將竊取的信息出賣給了別國政府或恐怖組織。美國聯邦調查員珍妮特·波斯頓表示,麥金龍 的入侵行為曾導致美國陸軍華盛頓軍區的網絡一度癱瘓,使近2000名電腦用戶在3天內無法上網。美國方面對麥金龍的指控還有很多:2002年10月,美國 一個大陪審團指控,麥金龍襲擊了弗吉尼亞州邁爾堡的陸軍電腦網絡,并成功盜取了網絡管理員的一切權限,然后刪除了大約1300個用戶賬戶,并對所控制的電 腦進行加密。此外,麥金龍還曾非法進入新澤西州厄爾海軍武器站由300臺電腦組成的網絡,盜取了950個密碼,最終導致整個網絡被迫關閉了一周時間……
2002年被英國警方逮捕后,麥金龍多次出庭受審。他對入侵美國政府電腦的行為供認不諱。美方2004年要求引渡麥金龍。英國法院2006年裁決,贊成引渡。麥金龍隨后提出上訴,英國高等法院撤銷引渡的裁決。
在談到自己的黑客事件時,麥金龍曾表示,他之所以利用黑客技術去攻擊美國軍方網絡系統,是受一部電影的啟發。在電 影中,一名少年黑客進入軍方重要的電腦系統,最終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我曾看過一部名為《戰爭游戲》的電影,至今記憶猶新,太令人吃驚了,尤其 是軍方的超級電腦系統和少年黑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在麥金龍的黑客入侵事件發生近10年之后,美國政府仍沒有放棄努力,仍希望將麥金龍引渡至 美國受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