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保密與安全大辯論——云計算有個啥么用!
對于數據保密和安全來說,更好的辦法還是要靠硬件。你贊成還是反對?
觀看此視頻然后滾屏看看這場辯論。
#p#
正方:把你的信任交給駐地硬件
作者:湯姆·比奧奇(Tom Buiocchi),Drobo公司
傳送幾個T的數據的最快速、最保密、最安全的方式是,拿出你的硬盤、物理地把它攜帶到另一個地方。這正是為什么大型公共云提供商會提供這種服務——“把你們的硬盤交給我們,由我們來裝載數據”。
這并不是說云存儲提供的好處就不存在了,只是沒那么全面而已。業務需要數據冗余來保護,以免受單個硬盤故障的威脅。至少在兩個地方有一份本地數據,然后遠程通過網絡或智能手機訪問這些數據,這種做法是一種***實踐;這一塊云仍缺乏。現代的應急存儲設備則可以在你的控制之下提供所有這些好處,且其成本要比托管方案要低得多,還不會出現互聯網的延遲情況。
正如任何一位試圖上傳大型的演示的人所知道的那樣,公共互聯網會跑得很慢。也像在不期的情況下因為供應商無法工作而丟失過關鍵信息的人所了解的那樣,把自己的業務完完全全地交到別人的手上——包括你之前從來沒碰到過的云存儲公司,這種做法將是災難性的。
聰明的公司依照其本源來評價外部數據主機或云等的價值:有用的備份資源以及偶爾的備份機制,作為輔助型或臨時輔助性手段。不過,就像經歷過不耐煩地等待一封郵件下載完成的人所告訴你的那樣,對于數據速率、保密以及安全來說,還是依靠備用硬件更好些。
#p#
反對:別讓數據邁出那道門
Model Metrics公司,亞當·卡普蘭(Adam Caplan)
一個很好地例子:Epsilon(現在是索尼SNE)的數據遭破壞。一個人就可以盜竊數百萬人的個人信息。據一家研究機構波耐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的說法,85%的美國公司都曾經歷過數據被破壞。那么我們怎么就能夠假定硬件意味著更安全的數據呢?
這里并不是說云計算提供商就能不受影響。云業務,就其天性而言,會使得自己處于安全業務的位置。他們已經投入了重金,采用了******的安全技術,并聘請***的專家來保證基礎設施的安全。安全威脅正在不斷快速演變,讓自己凌駕于這些威脅之上,確保每一位客戶的數據安全是云業務的職責所在。
從跟企業高管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安全仍然是他們很大的一塊心病,但是在今天,對于那些做完了盡職調查的人來說,這不再像以往那樣成其為障礙。企業正在發現,沒了維護IT基礎設施的負擔,云計算允許它們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就連世界上對安全最為敏感的企業也都在試水領先的云平臺,向***級別的安全提出要求,我們大家都能從中受益。
我們現在不也是都不會自己發電或把錢存在自己的床墊了嗎(至少我認得的人里面沒有)。類似地,IT也在演進。單獨的硬件不再給人以安全感了。
在辯論室中所表達出來的這些觀點和結論并不能反映彭博新聞周刊,Businessweek.com或Bloomberg LP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