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網李松:做好LBS至少需要3000萬美金
2011年4月28日上午消息,主題為“新挑戰、新機遇、新領袖”的第三屆GMIC2011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進行到第二天,在國內專注于LBS的嘀咕網參加了本屆大會。
2010年的移動互聯網,LBS在國內開始嶄露頭角。當一撥網民專注的在家團購各種餐飲、日用品的時候,滿街的年輕潮人不停地簽到check-in,把三維現實世界的地標建筑、每一個腳印都留在了手機的屏幕上,形成一種全新的社交網絡文化。
LBS能做什么?類似于美國的Foursquare在探索LBS的力量,在國內,以嘀咕為代表的LBS服務商也正在積極布局移動互聯網。LBS是金礦還是噩夢?是否會是團購網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嘀咕網創始人李松博士接受了天極網記者的采訪。
Foursquare是榜樣
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現實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的成功模式都是“copy to china”的模式,在美國,我們也找到了嘀咕網的一個原型---Foursquare。“這是一個不可逃避的現實,如果你要融資,你就得在硅谷找到一個范例。”李松說,“在亞洲有兩三百家風險基金,與美國硅谷的不同是,風險基金的管理人很少是IT創業人,在這種情況下,VC無法判斷這個模型是否成功,他判斷的首要條件是美國硅谷有沒有類似的成功的例子。”
目前,嘀咕網已經融到了第一筆300萬美金的資金,但是這似乎遠遠不夠。“做LBS需要大量的成本(技術人員和線下銷售人員),至少需要3000萬美金。”擺在嘀咕網最緊要的事情就是融資!融資。
在國內,移動互聯網行業成功的企業,除了創業初期的效仿,另一個關鍵詞就是本地化的創新。“我們看到了中國用戶習慣和國外的差別,包括社交方式和社交目的的差別。”
向團購網開炮
我們可以找到團購網與LBS的共同點,同樣是主要服務于本地的傳統商家。本地商家很難受惠于互聯網----團購網和LBS都是基于這個前提,對于2010年轟轟烈烈的團購網,李松認為,團購在國內的發展有眾多潛在的問題。“團購是以效果來收費,但是手機支付還沒有成熟,同時,團購是一次性消費的行為,很難形成黏性。”李松認為。而LBS則有更多的優勢,“LBS是非目的性的, 與團購的模式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嘀咕是基于用戶長期性的消費行為。”
嘀咕網的目標群體目前是偏年輕化的群體,以學生和白領比較多。“嘀咕網與主流微博和社交網站同步,用戶重疊性大,所以在市場推廣方面比較輕松。”李松說。
目標是以位置為核心的社交平臺
“嘀咕網不會做資訊平臺,而是以位置為核心的社交平臺。”李松堅定地說。而在即將在5月發布的產品的下一個版本,將看到融合AR技術、增強社交功能的一個全新產品。
同時,嘀咕網還在研發服務于地面商家的分析平臺。
從與李松表示的對話中,天極網記者發現LBS的道路可能布滿荊棘,“除非解決了用手機支付的問題,將來只能夠做廣告的模式,而不是按照結果和效果來付費的模式,那個是最理想的。”李松說。雖然不容易,但是基于對移動互聯網的強大信心的支撐,李松以及嘀咕網的團隊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